返回 唐剑侠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功过怎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能,有长城为屏障,给秦十数年休养的机会,而今的外胡缘何不会亦是汉族”

    “可自汉朝以来,凡是对域外作战,均是胜即归,数万数十万士卒的尸骨换得的只是颜面之功的四方来朝八方称臣,反倒对那些域外之国肆赏赐,以增他们国力;一旦国力衰弱,域外之民再度重来,则以女子和亲,任由外族掠我中原之地,汉族子民被牛羊待之。”

    “数百年来,我汉族与外族征战不断,域外之地埋有多少英骨,中原之地添有多少冤魂。”李轩目露哀色,“昔时,霍骠骑袭杀千里,斩首数万,令匈奴远遁,一时令草原人口凋零,却不知尽全功,否则儒家之过也,一群酸腐儒生。”李轩叹道。

    “三国争霸,七王乱,本是萧墙之祸,却被域外所乘,五胡乱华,北地汉族被屠八百余万,赤土千里,江河断流,汉人竟是被称为两脚羊而被烹食,若无冉闵,江北汉族怕是会被灭族了,所以,对外族,我也无甚好感,除非他们愿意融进汉族。”李轩紧握的拳头青筋起,指节泛白,眼眶微红。

    宋师道嘴唇微动,却没有说出话来,这些典籍中都有记载,他也都是知晓,只是不知该说些什么,今日被李轩所引,他的心中也泛起了一些仇恨之意。只是他到现在还是没有明白为何本是谈及傅君婥的事情,却被李轩突然转到了这些上面来。

    “师道兄如何看待当今圣上”李轩又问起宋师道对杨广的看法。

    “荒无度、穷兵黩武、好喜功,这些世人皆知。”宋师道疑惑答道。

    “师道兄竟也如世人一般只看炀帝的过,如忽略了他的功劳”李轩苦笑道。

    宋师道愕然。

    “诚然,这六年来,炀帝确实使得中原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却也不能掩盖他的功劳。”李轩叹道。

    “荒无度,我们不是炀帝本人,自不好断论,所有言论不过是他人口中传出而已,自古帝王又有哪个不是佳丽三千呢”

    “至于穷兵黩武,师道兄是想说他三征高丽劳民伤财亏损国力吧”李轩谈谈道:“想炀帝年轻之时何等的英明神武,南平吴会北阙突厥,亲率军完成统一,分裂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岂是区区穷兵黩武四个字就能掩盖他所有的光芒。”

    “至于三征高丽,辽东一带本是我中原王土,他高丽乘我国力空虚伺机侵占,难道有不讨伐之理。”

    “所以讨伐高丽一事,炀帝并未做错什么,只是他选错了时机,他没料到傅采林会刺杀东征军统帅,他若是在修建运河之前东征,即便是失败了,也未尝没有再次组起精锐军平定高丽的机会。”

    “而且宁道奇若是肯拦下傅采林,又怎会有襄平之败,他宁道奇只知跟在慈航静斋之后充当慈航静斋的打手,不思为生民出力,也不思兴盛道教,只知跟着一群尼姑和尚厮混,为这域外教派造势,若非是这域外教派的思想理论太过消极,又怎会有当初的侯景之乱使得江南尸骸盈城”说起兵败之事,李轩对宁道奇也是颇有怨言。

    宋师道惊讶的看向李轩,以前虽有感觉李轩对宁道奇没有太多的好感,却也没有想到会是如此的怨念,也是第一次明白了李轩对于佛家的态度。

    “或许散真人只是不喜参与这些俗事罢了。”宋师道替宁道奇辩驳了一句。

    “不喜参与俗事嘿,好个不喜参与俗事,那么象征着皇权的和氏璧又怎会落在他们的手中,又怎会有他携和氏璧前往洛阳交给师妃暄让师妃暄选择天下明主的消息”李轩不屑道。

    “这”宋师道顿时不知该如何作答,却也开始思虑这个一直被人遗忘的事情,“是啊,他们怎么会有和氏璧的”

    “若是第一次远征高丽就已功成,那么这天下可会如此”李轩问道。

    “应是不会,平添三百万壮丁,天下自不会这般。”宋师道思虑片刻答道。

    “师道兄对炀帝开创的科举一事有何看法”李轩又问。

    “从世家角度来说,这会损及世家利益,但从天下角度来说,这的确是利国利民之事。”宋师道如实回答。

    “炀帝此举可算是英明敏慧”李轩笑问。

    “自然算。”对于杨广开创的这一制度,宋师道赞赏不已,如此一来,就可减少叛乱的机会,而成立学堂,也可让百姓研读圣人之言,减少一些力事件,会让人才少被埋没一些。

    可以说,杨广此举,为社会的进步迈出了很的一步,为中央集权做出了极的表率。随着年代的变迁,接触书籍的人也越来越来,那些掌权者的策已是行不通的,既然愚民不行,那么就换个方法来教诲民众,由此可见杨广的睿智和远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为何会有后来性格上的两极分歧为后世史书所恶呢对此,李轩一直不解,却也不想去了解,而今的隋,即便是杨广能恢复到以前的英明神武,却也是无能为力了,天下诸侯俱已离心或是叛乱,人力又岂能挽回覆灭之局。

    “至于好喜功,师道兄说的可是修建永济渠和通济渠”李轩笑道。

    “刚才我问过师道兄关于始皇帝修建长城之事,这两件事是何等的相似,它们的起始目的俱是为了国家,一为抵御外族,一为发展渔商,前者单是从军事出发,后者不但是政治渔商,即便是对军事也是有极益的。”

    “只是,纵观以往列国,可有哪朝哪代能独自一朝支撑起这两项事宜中的一项而不倒的”

    “没有。”宋师道摇头道。

    “万里长城虽然是秦颠覆的导火索,可它却庇佑了后世数百年。”

    “师道兄可敢否认这运河对后世的影响”

    “不能。”宋师道摇头承认。

    “如果说三征高丽是诱发各地义军反隋的起因,那么这运河的修建就是伏笔之作,如此之的手笔,如此动摇国家根本,秦隋二朝又怎会不亡呢”李轩叹道:“只是不知炀帝可会后悔行此事”

    “为了修建运河,动摇了国家的根本,本想借着远征转移百姓的话题,以一场胜利抵消自己的失误,可还是失败了,覆国在那时已是定局了,或许他就是看清了这些才会在现在纵情声色的吧”李轩猜测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想及后世的一首汴河怀古,李轩感慨念道。

    “竟未发现李兄还有此才学。”宋师道赞道。

    随后又叹道:“没想到,你对他竟是这般的肯定。只是,你今日为何会与我说这些”宋师道有些疑惑。唐剑侠曲

第三十二章:功过怎般[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