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span class=n_21></span>领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8章:马上到来的重头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率军南下的国君在两个月后带着部队回到“虎牢”了。

    宋彬进行了目测,国君带去多少军队就带回多少。

    需要目测,主要是互相之间没有进行信息互通。从这里也能看出是一件好事,说明压根就没有发生什么坏事。

    带出去多少军队又回来多少,可以预见这一次晋国和楚国只是对峙,双方对交战这种事情存在顾虑。

    “楚军退却,郑国盟我。”国君对众人是这么说的。

    这个“盟”不是结盟,只是一种暂时的罢兵休战。

    晋国这边对楚军为什么后撤很好奇,没有相关的信息渠道,也就只能是好奇而已。

    那么,楚军又为什么会后撤呢?原因在于吴国和陈国发生了对楚国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吴国已经开始反攻入侵境内的楚军,双方在衡山周边爆发了一场血腥的交战,以吴军败退为结束,楚军却也损失惨重。

    然后是楚国自己先搞幺蛾子,纵顿国跟陈国交恶,导致陈国出兵包围了顿国。

    两件事情的发生让跟晋军对峙的楚军不得不后撤,他们准备亲自下场对陈国做点什么,以至于知道郑国对晋国认怂也没做干预。

    话说,陈国不是楚国的盟友吗?为什么楚国会让顿国跟陈国过不去呢???

    这就要了解楚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的附庸非常多,有些附庸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打从实际上则是已经被楚国所控制;像郑国这种体量比较的国家,楚国难以做到控制,一般会派出贵族前往该国当客卿这类的角色,再图谋完成控制。

    楚国之所以纵顿国跟陈国过不去,究其原因是陈国驱逐了来自楚国的客卿,而这个客卿是楚国令尹子重所指派。

    也就是晋国这边不知道南方闹了什么幺蛾子,不然才不会撤军回到“虎牢”,该做的是跟在撤离中的楚军后面,再趁势给郑国来一记狠的。

    毕竟,楚军一旦撤离就会让郑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而且哪怕晋国出现衰弱趋势,以郑国的实力也干不过晋国。

    这个也就能知道郑国为什么明明很想收复失地,却选择了罢兵。

    郑国这一次罢兵,将从正治立场上承认“祭”地归于晋国,以后再想把“祭”地夺回去,他们就该想个新的又合理的由头了。

    对于郑国服软最感到愉快的是范氏,再来则是国君。

    范氏的愉快是从此以后“祭”地将不存在主权争议。

    国君则是看到了瓦解郑国和楚国联盟的可能性,他估计都开始在动脑筋,想办法将郑国争取到晋国这一边。

    其余人得知楚军撤退,郑国也选择了罢兵休战,中小贵族一点都快乐不起来。

    贵族带兵纳赋,服役的“徒”算是已经交了血税,他们今年不再需要义务地承担其它;出动的“羡”则是白白跑了一趟,家里没了他们这些劳动力,来了又没有取得收获,等于从事实上是一种血亏。

    如果中小贵族这一次纳赋没有任何收获,他们今年必然会非常难捱,怎么可能高兴的起来!

    还有另外的位置太高,国君对一片“哀鸿遍野”采取了漠视的态度。

    他很特意地将魏琦召唤进宫城,没有任何客套直接问道:“魏氏、阴氏伐秦之事,进展如何?”

    这一趟魏琦并没有南下,得了个坐镇“新田”的差事。

    他答道:“下军将经河往秦境,连克三城,攻至‘雍,与秦对阵于‘雍城之下……”

    国君在听,听着听着嘴巴情不自禁地张,一副被惊呆了的模样。

    如果阴氏和魏氏后面没有增兵,好像也就阴氏和魏氏各自出动了两个“师”去报复秦国?

    四个“师”就能攻克秦国三座城池,打下的“邑”和“邦”该是多少?

    而这一次吕武也是忒狠,直接打到秦国都城“雍”的城下。

    “阴卿攻‘雍???”国君有些懵。

    魏琦强调道:“并未攻城,仅是战于城下。”

    这个叫什么?伤害不很难说,侮辱性则是极强?
<

第458章:马上到来的重头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