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阴氏有子初纳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河南岸的“祭”是范氏的封地,他们愿意再出兵一个师属于理所当然。
这样算起来,范氏在“虎牢”的兵力一共有四个“师”,已经从事实上成为晋国出兵最多的家族。(算上士匄和士鲂作为卿本来就该出的两个师)
魏氏为什么同意国君再南下一个“师”并没有告知阴氏。
其实,魏氏愿不愿意告诉阴氏要看会不会做人。
他们跟阴氏是盟友关系,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不需要事无巨细地什么都进行汇报。
只是,魏氏正在与阴氏谋求西进,保持良好沟通远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显得在战车上远远地看着先期渡过南岸的士兵不知道在忙碌些什么,很快北岸这边的士兵也跟着忙碌起来。
士兵们在干的事情是收回被水流带走的绳索,使之成为相对的直线。
等待费尽千辛万苦将绳索拉到力所能及的程度之后,他们还需要找到能够固定好绳索的办法,完成做业才能使接下来的泅渡得到最的安全保障。
吕欢有了新的疑问,道:“为何不见船只?”
宋彬严肃地说道:“我家制船之术得于吴,中原少有此术,你不可多言。”
造船技术很高上吗?就当下岁月而言,还真的就是一种十分高上的技术!
要说中原没有国家掌握造船技术太绝对,只是造船技术落后于南方国家会是一种事实。
现在“东方世界”掌握靠谱造船技术的国家不多,去年打了一场有史记载最早水战的楚国和吴国,他们肯定是掌握了各自的造船技术。
而诸夏这边的造船技术有史可查的在殷商末期:周武王跟八百诸侯会盟,率领四万五千名将士,用四十七艘船从“孟津”抢渡黄河,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统治。
造船技术在秦一统时期才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没特别出名的船),又到了西汉时期达到公元前岁月的某种巅(楼船),随后就要等到有宋一代再次迎来新机遇(福船),再来就是有明一朝登上全球最顶尖宝座(郑和宝船)。
南下增援的晋军花了将近半个月才完成渡河。
在这一段期间,吕欢见识到了军队搭建浮桥提供军队过河的技术,很怕死的等很多人从浮桥安全过去南岸,才在阴氏部队的保护下过去。
他好奇问了问才知道浮桥不会存在太久,一旦上游区域出现下雨,水位上升或是水流速度增快,浮桥很快就会被摧毁。
而浮桥其实就是木筏和舟进行支撑,上面铺上了木头排,又有绳索固定在两岸提供一定的保障。
这样的浮桥不可能笔直成线,看去就是一个被拉扯成弯月的形状。
“欢。”韩起到河边迎接国君,刚得知吕欢过来,拜见完国君就立刻找来了。
“阿舅。”吕欢有模有样地见礼。
宋彬以及另外的阴氏家臣随后向韩起行礼。
韩起颇为高兴地说道:“欢亦能纳赋矣!此次可想立功?”
其实,谁不知道阴氏真正领兵的
第455章:阴氏有子初纳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