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海上枭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老魏倒台之后,就再也没有上演过重量级的廷战。战王锐可说是轻松胜出,再一次清楚宣告了他眼下无可匹敌的地位和受小皇帝的绝对宠信程度。
朝会结束后不久,钱龙锡和刘鸿训一方面感到羞愧难当、心灰意懒;另一方面也心知自己再不适于担任这阁臣之位,因此一起上折乞求告老还乡。小皇帝只是象征性地温言挽留了一下,随即便准奏,令他二人能够体面地退休,也算是有了一个善终吧。
温体仁和周延儒比较狡猾,在朝会上没有急于露自己的观点。待见势不妙后立刻选择了明哲保身,彻底将同伴出卖,所以没受任何牵连,亦没辜负王锐对他二人的“期望”。
迪戈奥未能在朝会上找到合适的机会,最终反倒是得到了来自明皇帝的“满意”答复,同意向葡萄牙开放南方诸省的港口,两国间互通贸易往来。
与这个冒牌的葡萄牙使团相比,原来历史上的那些葡萄牙先辈们真应该感到无地自容才是。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办却始终无法办到的事情,却被一群冒牌货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这可真是一个天的讽刺
迪戈奥自然感到郁闷无比,心中不由自主涌起一种被人利用的感觉。不过他转念一想,心说这未必便是坏事。如果这一次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成功拿到火器图纸的话,那一切就都值了。
等到他们也有了先进的器,葡萄牙的舰队必将重新夺回海上霸主的地位。到时候明的万里海疆还不是任我驰骋贸易船队不正是待宰的羔羊
不管怎么说,下完成任务都是第一位的事。火器图纸重要之极,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得到
想通了此节后,迪戈的心意方才平和下来照原定的计划继续扮演好葡萄牙商团的角色。
既已经被允许通商贸易葡萄牙商团的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要从明采购中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了。这些都是中国、东方、乃至于世界的瑰宝,如果真能运回欧洲去,必定能换回数不清的财富。
于是乎迪戈奥和他地团开始在京师内肆采购。倒是乐坏了那些个丝绸、瓷器和茶叶商人。眼下京城里谁不知道来了一个佛朗机地商团而且皇上已经答应了重开海禁。与佛朗机国互通贸易。
这于所有地商人来说都是一个天地好消息因为那意味着新地把赚钱地机会。而现在这个佛朗机商团就是第一个待宰地外国“羔羊”。因此众人俱都磨刀霍霍备给其好好放一放“血”。
可是没想到迪戈奥并非是傻傻地佛朗机冤头。他和手下团员在京师里仔细地逛了三天。走遍了整个京城。却是只问价钱。但什么都没有买。害得那些将商品价格足足提了好几倍巴巴热切盼望地商人们空欢喜了一场。
就在人们纷纷猜测地时候。迪戈奥花重金请了一个非常了解行市地本地商人他地帮助下公开举行了一场“招标会”。将京师内有实力地丝绸、瓷器和茶叶商人尽数请来他们说明了需要采买商品地品种、数量。然后让这些商人们公开竞价。谁地价格低、质量好自然就买谁地。
这一手玩地可谓是高明之极了。因为“招标”可以说是最厉害地压价手段。不用你费时费力地与每一家客户来谈判。各个竞争对手之间为了争夺订单。相互间必定会展开激烈地竞价。自己就把价格拉下来了。而且保证价格会最低。比起你自己去谈判地结果肯定要低地多。
与此相反。拍卖就是最厉害地抬价手段了。竞争对手们为了得到标地竞相出价。很容易就将价格给抬上去。而且拍卖现场那种热烈地气氛。非常容易令人热血沸腾。甚至会出了理性来出价。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
众人没想到这个佛朗机使会来这一手,一个个不由得暗叫厉害。但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商人的天性则更是惟利是图。迪戈卡奥所要采购的数量不小,到场的每一个人都担心他人会不会私下里与其达成交易,抢了这一笔买卖,所以让他们联起手来搞价格攻守同盟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人性的弱点,招标厉害之也正是利用了这个。
最终的结果自是可想而知,迪戈奥如愿采购到了所需的商品,所花的代价只比正常的市场价格稍微高了一点而已。这已经是相当不易了,他若非采用了招标这一手,付出的代价就至少是现在的一倍以上。
他所做的这一切自然仍是在演戏而已,但不得不说其演技十分高,就算是一支真正的葡萄牙商团也不可能比这做的再好了。
王锐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也是暗暗惊讶,心说这个冒牌的葡萄牙使还真不简单,竟将现代市场营销里常用的这一手在这个时代就用了出来。
看来东圣教果然是人才济济,自己绝不能有半点小觑才是。
算一算日子,差不多该是到了冒牌商团起程返回的时候。迪戈奥和他的团员也在做着扫尾的工作,在京城内购买些各种零散小商品,好象是要捎带给亲人、
一切就如同真的一样。
王锐这些日子来也没有闲着,重开海禁的计虽然已定,但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商议。因此这几日他天天入宫,与小皇帝、李永贞以及温体仁和周延儒等人商讨相关的事宜,他那愉快的假期早就已经泡了汤。
这一日,王锐从皇宫里出来打道回府。他选择了坐轿子而没有骑马,以便于能够一边休息,一边思考些问题。
他坐在宽敞的轿厢里海中仍然在转着重开海禁的事情和即将展开的对付东圣教的行动。这两样都是眼下的头等事,绝不能出半点纰漏。
明已经实行海禁之策近2oo年的时间,三宝太监留下来的那些宝贵财富早就不知被丢到了哪里。现下明朝的水师力量接近于无,真正要从零开始了。如果说当真还有一点点指望的话只能是寄希望在郑芝龙的身上。
郑芝龙何许人他乃是名鼎鼎的郑成功的父亲
万历三十二年16o4年芝龙生在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一官,字飞黄,后改为芝龙。
石井是闽南一个小渔村,郑芝龙小时候就像许多皮孩子一样喜欢读书,却喜舞枪弄棒且自小就习海事。
由于从小就弛放纵、渐流荡逸,所以郑芝龙不得父亲的喜。十七岁时,他因家庭生计艰难,于是便偕其弟芝虎、芝豹赴当时中外贸易中心地点之一的广东香山澳澳门依舅父黄程。
黄是个海商,在澳门从事海外贸易。他留下郑一官在身边做帮手,协助商务。郑一官在商业竞争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会了经商贸易,到过马尼拉学会了卢西塔语和葡萄牙文。在与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响受天主教洗礼,取教名贾斯帕另名尼古拉,外国人称他尼古拉一官。
天启三年1623年黄程谴其附日平户华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货物,从香山澳放洋,远赴日本,自此便侨居长崎。
刚开始时因为人地生疏,郑一官以“卖履”为业,或兼“为人缝以糊其口”。后转经商,为其舅黄程贩卖白糖、奇楠、麝香等物。再后来他便寄身于李旦门下,帮助李旦做生意,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并“以父事之”。
李旦资本雄厚,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是当地华侨的领。他觉得郑一官能干可靠,于是“为义子”,交给其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
三年 k班
做生意,结果
第三百六十七章 海上枭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