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新命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四四章 抱 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弟的实力依然强劲,若是骤然置失当,恐多尔衮与阿济格兄弟及其所领两白旗将士军心不服。

    眼下多尔衮兄弟两个又不在盛京城里,而是领重兵在外,一个置不好,就可能激起难以预料的后果。

    黄台吉听了希福的话,虽然依旧脸色阴沉,但先前窝在心里的火气,终于在经过了一番利害得失的算计之后,渐渐消散开去,整个人安静了下来。

    黄台吉虽然嘴歪眼斜,半身不遂,而且经常出现头晕目眩,意识模糊的状况,可当他清醒的时候,其心智并未受到什么影响,甚至有时变得还在黄台吉的立场上,范文程当然坚定地支持黄台吉,收拾掉已经隐隐威胁到清国皇权一统的多尔衮兄弟。

    但是,作为一个汉奸文人,他最的抱负,并不满足于维护黄台吉个人在清国内的皇权一统。

    他的最抱负,是辅佐清国的主子,南下中原,混一宇内,一方面成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理想,一方面也洗脱掉自己投靠异族之后注定要背在身上的汉奸骂名。

    在他看来,只要辅佐清国的皇上南下中原,征服了关里河山,关里的文人百姓,就会跟自己一样。

    到那时,家伺候一个主子,彼此都一样,谁也别说谁,哪还有什么汉奸不汉奸的呢?

    所以,当他警觉到黄台吉的做法,有可能造成内耗,有可能损害到清国的实力之时,他本能地就想阻止。

    他想这样做,既非单纯地要替多尔衮兄弟说话,也非单纯地为了维护黄台吉的清国皇权地位,而是为了实现他自己隐藏在心中的所谓文人抱负。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他不希望清国的上层发生内讧,甚至发生内斗,内乱。

    就此而言,他这个内秘书院学士与内国史院学士刚林、内弘文院学士希福,是一样的。

    但是,希福和刚林这样的人,要么是把目光瞄准了辽东半岛南端的金海镇,要么是把目光紧盯在了八旗内部尤其是盛京城中,唯独没有去关注辽西明军的动向。

    而这一点,正是范文程的“高明”之。

    只此一句话,范文程就让黄台吉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清国如今两面受敌的形势,同时也立刻认识到了在这个时候稳定清国内部、稳定八旗上层的重要程度。

    黄台吉听了范文程的问话,并没有回答,而是盯着他看了一会,最后点了点头,对他说道:

    “祖寿与朕,当年,在凌河城外,有过约定,直到今天,朕仍坚守前约。祖寿其人,虽有反复,未曾来投,但朕相信,有了前约,其人必不会再忠于南朝。

    “而其兄弟子侄辈中,也有多人,在朕这里,高官得做,厚禄得享,朕若欲假手南朝,将他拿下,简直易如反掌。所以,辽西祖氏诸将所统之军,当不足为虑!”

    说到这里,黄台吉突然神色一变,那一只尚能活动自如的手,握拳猛捶炕,发出“咚”的一声,然后狠狠说道:

    “而今南朝驻辽西诸将,尽是,土鸡瓦犬之辈罢了,皆不足虑。朕以为,南朝诸将之中,唯一可虑者,就在金海镇,即杨振其人也!金海镇一日不灭,朕,即一日不能安枕!”

    说完了这些话,黄台吉喘着气,歇息了一会,接着说道:“朕,对他多尔衮,寄托了厚望,希望他,能够洗心革面,为朕分忧,做一个有担当的贤王,然而,他让朕失望了,他不仅,不能为朕分忧,反倒让朕,更加担忧!”

    范文程听了黄台吉的这番话,当即叩首说道:“古人云,主忧臣劳,主辱臣死。皇上忧虑之,正是奴才欲效力之。

    “奴才非是为睿亲王开脱说话,奴才方才仔细观看了睿亲王所上奏折,其中举措,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奴才观之,颇为可行。

    “皇上想要尽快剿灭金海镇,除非御驾亲征,否则,使功不如使过,继续把担子压在睿亲王的身上,仍是上策!”

第六四四章 抱 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