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新命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一七章 遵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新甲这么一说,原本面无表情、稳如泰山的洪承畴,突然抬眼看着陈新甲,说道:“杨总镇所部兵马如何使用?敢问本兵人,此话乃是何意?”

    洪承畴先是反问了陈新甲这么一句话,然后站起来冲着崇祯皇帝躬身施礼,而后又坐了下来,看着陈新甲,等他下文。

    包括杨振,听了这话,也赶紧离座跪在了地上。

    毕竟这个事情涉及到了他,而在场的佬们他一个也不能得罪。

    等到洪承畴一说完,杨振立刻叩首说道:“陛下奖励拔擢微臣于行伍之中,微臣能略有微功,全仗圣上洪福庇佑,皆本兵人点拨教诲之功,本兵人所言,臣实在愧不敢当!”

    陈新甲一说到如何使用杨振这个话题,杨振立刻就知道,他先前对张若麟所说的那些话起作用了。

    此时此刻,他也顾不得洪承畴怎么想了,总之,一股脑把自己在辽东所立的功劳,往崇祯皇帝和陈新甲身上推。

    一来,这么做,在陈新甲身后,身在平台外围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麟,朝他微微地点了点头。

    至于杨振这个惊讶模样,当然没有白做,一向多疑的崇祯皇帝听到陈新甲的说法以后,先是目瞪口呆,紧接着就转头去看杨振。

    他见杨振同样是满脸惊讶的样子,心中方才放下心来,深呼吸了一下,随后转头对陈新甲说道:

    “司马如此说,倒也新奇,只是我明,可曾有过此等先例?”

    陈新甲听见崇祯皇帝这么一说,他的心里就有数了,知道崇祯皇帝对他的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

    因为,司马是对兵部尚书的一种尊称,敬称。

    崇祯皇帝很少称呼他的兵部尚书为司马。

    而每次这么称呼,都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褒奖。

    陈新甲知道自己的话说到了崇祯皇帝的心坎上,当下喜上眉梢,朗声答道:“此正是永乐以来国朝戎政之成例也!永乐时京师三营之设立,即有调天下兵马之精锐者为班军之旧制。

    “永乐以来,京营戎政,虽然历经起来的洪承畴给打断了。

    “再者,杨总镇所部兵马远在辽东,今后跟要移驻旅顺金复等城,北攻东虏腹地,如何能够照班军例,宿卫京师?!

    洪承畴一激动面色即通红,原本肤色就有点暗,此时则成了猪肝色,显然对陈新甲的说法非常不满。

    “臣请陛下三思而后行!本兵人所谓将杨总镇所部转隶京营,归属陛下直领,不过是要将杨总镇所部兵马,调归他兵部指挥罢了,其中贪功揽权之私心,昭然若揭,请陛下明鉴!”

    洪承畴说完这番话,冲着崇祯皇帝一躬到地。

    “洪卿稍安勿躁,稍安勿躁,且听司马再细言之!”

    如今的崇祯皇帝,可不是初即位时的小孩子了,他也不是傻子,早知道洪承畴所说的天下兵马皆陛下之兵马这样的话,纯粹是哄人的话而已。

    祖寿的辽东军,是自己的兵马么?

    说来说去,只是名义上如此罢了。

    对此,崇祯皇帝的心里岂能没一点数?

    所以,他一说话,就明摆着是在拉偏架。

    而陈新甲一听,自是心知肚明。

    陈新甲先见洪承畴突然站出来反对,而且话里话外对自己提出的这个建言,完全是一副非常鄙夷的样子,他的心中也是怒。

    陈新甲没有督经历,虽然喜谈兵事,但却没有领过兵,所以他一步登天之后,时刻都在提防着洪承畴这样的人物被崇祯皇帝调到朝中。

    一旦如此,他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必然不保。

    所以,自从洪承畴被崇祯皇帝从剿匪战场上调到京畿,安排到蓟辽总督的任上之后

第五一七章 遵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