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本草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一个小漏洞[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在这一章里,会说到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个小漏洞,比较有意思,也是证明温病不同于伤寒的一个重要证据,所以用了一定篇幅进行理论阐述。对中医有兴趣的书友,不妨耐心一读。

    叶知秋忙过来拱手道:“林伯父,我是太医孙用和的孙子孙永泽,表字知秋。孙奇是我伯父,孙兆是我二伯父也是我师父。”

    这么一说,林亿便明白了,他跟孙奇平辈,又都是太医,同殿为臣,这孩子叫自己伯父也是自然,便笑道:“原来是你啊,有事吗”

    “也没啥事,只是遇到了伯父,所以打个招呼。”

    “哦,那好,我到朋友家逛逛去,回见啊”说罢,扬鞭子又要走。

    叶知秋急了,忙道:“伯父”

    林亿汀了,望着他。

    “本来没事的,遇到林伯父,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来,想跟伯父请教,不知行不行。”

    林亿笑了笑,左右看看,心想这是街上,你不会街上跟我请教什么问题吧。只是他生性敦厚,却没有说出来。

    叶知秋道:“我这段时间在学伤寒论,里面有一句话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我觉得有问题,所以想请教一下伯父,不耽误您时间吧”

    林亿苦笑,心想你都耽误了,还说这些,不过左右没有什么急事,又见他好学,提携后进倒也是他乐于做的事情,便翻身下了毛驴,把缰绳交给仆从,捻着胡须温言道:“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太阳病的提纲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说,凡是太阳病,都必须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样三种症状,可是,太阳温病怎么没有恶寒这个症状而且,头项强痛这个症状也没有提,这还能说是太阳病吗”

    张仲景创造了“六经辨证”理论,把人患病部位分成三阴三阳,三阴就是太阴、少阴和厥阴。而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和少阳。可以简单理解为病位在人体周身表里的不同部位。他把病邪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发生在体表的,就叫太阳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太阳能照到的部位,也就是人的肌表感受病邪而发病了,当然,这种理解是不精确的,不过方便理解。

    伤寒论对太阳病的提纲条归纳了太阳病的三个必备特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必须具备这三个特征,才能称为“太阳病”。而叶知秋提到的这个关于“温病”的条,前面也说是太阳病,或者叫“太阳温病”,但是这个病却不完具有太阳病的三个典型特征,所以,称之为“太阳病”是不准确的,这是张仲景在理论阐述上的一个小小的漏洞。当时张仲景观察到了温病这种热性外感病,也是外邪引起的,所以统称为太阳病了。

    太阳主表,风寒邪气这种阴邪侵犯太阳阳气引起的病叫太阳病。但是,温病的病邪是温热邪气,是一种阳邪,伤的是人的,既然受损不足了,人自然会感到口渴,这是太阳伤寒没有的病症,而温热邪气是阳邪,阳邪侵犯人的肌表,人体正气奋而抗争,人就会发热,所以发热是温病最典型的特征,也是最先出现的特征,由于温邪侵犯的是人的,一般不损害阳气,不会感到恶寒,当然,如果温邪夹杂风邪,病人会有轻度怕风的感觉。所以,温病出现的病症也就跟伤寒不一样了。

    张仲景看到了温病的这个现象,但是没有深入研究,他主要研究的是伤寒,所以只是把温病的一般特征性的东西放在这,因为黄帝内经、难经都认为温病是伤寒的一种,所以他也把它归于了伤寒,归于伤寒中的太阳病篇,便叫做“太阳温病”。

    温病侵犯人的,而人体表和上焦的是靠人的肺来输布的,温病的温邪首先侵犯的是人的肺,应当属于手太阴肺经病变了。因此,温病不应该归于太阳病,而应当属于手太阴温病是张仲景受当时医学知识的限制,在理论阐述上的一个小小漏洞。

    由于宋朝的人对温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看到温病跟伤寒的区别,思维依旧受限于黄帝内经、难经,对两者视为相同理论,所以并没有认识到这个漏洞。

    听了叶知秋这句话,林亿愣了一下,捻着胡须想了想,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没等他想到如何解答,叶知秋又问道:“伤寒和温病是同一个病吗”

    “那当然,肘后备急方说的,伤寒是雅称,温病是俗称,两个是同一个病。”

    “既然

第48章 一个小漏洞[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