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其叶蓁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第44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错,他一来皇帝就召见了他。

    谁都不知道这两人在水榭中了些什么,只是宋老大人从宫里出来没两天,皇帝身边的内侍就亲自到宋府给宋书蓉的嫁妆添了两柄玉如意。

    尽管荣王和高贵妃还没有复宠,可是宫里宫外对这桩婚事好像又都有了新的考量,甚至有些人对储位也有了新的想法。

    上朝下朝时,同宋宜年打招呼的人明显变多了。但他本人看上去还是云淡风轻的,别人同他打招呼,他也就得体地笑一笑,应一应,别的话什么也不提。

    这一日大朝会刚散,徐述站在大殿最外围正预备往外走,没走几步,就听见了有人在喊自己。

    周围也有同僚听见了,忙叫住他,他定下脚步,睛逡巡了一遍,只看见宋宜年脚步极地向自己走过来,脸上还带着几分笑。

    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了过来,毕竟宋宜年是这几天的风云人物。

    “景行,我们好久没过话了,今日可有片刻闲暇?”

    宋宜年脸上还是带着笑,只是不是往日那种亲近的温和的,而是有几分疏离和高傲。

    众人都有几分闹不清楚,新状元什么时候和宋大人这么熟了?但有些机灵的,一下子想到了,若真论起来,荣王殿下和新状元还是连襟呢,毕竟都娶了谢家的女儿,而下宋大人又马上可以算作是荣王的半个岳父。

    这关系真混乱。

    但这样的姻亲关系,谁人看了都以为他们会是荣王一党的人。

    徐述点了点头,“大人客气了,您要与学生话,学生什么时候都有空。”

    宋宜年是今科的主考官之一,徐述现在这么自称,于礼节上很应当。

    两个人慢慢并行走出了大殿,身边预备看热闹的人,也慢慢都散了。

    “你近来可好?”

    宋宜年主动开口问。

    “多谢大人关心,学生一切都好。”

    徐述不卑不亢,翰林院最近确实有人针对他,稍微想想便猜得到是谁的人。不过他性子寡淡,并不会把这些放在里,而且为人也并不软弱,不是任谁都能欺负到他头上。

    “是吗,那就好。你还年轻,我还是怕你会吃亏,毕竟师生一场,我总归是盼着你好的。”

    宋宜年的很慢,脸上也还是一派儒雅。

    徐述听了,轻轻点了点头,“您的好意学生心领了。”

    宋宜年看似温和,可是他的掌控欲太强了,即便这一次徐述不同他闹翻,迟早有一天遇上意见不合的时候,两人也会分道扬镳。

    他也许是个好官,为江山社稷、为百姓做过一些实事,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自有一杆秤。可是他也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谋算,但是他的谋算想要掌控、干涉徐述的生活,就注定不可能实现了。

    事情的走向渐渐和前世不一样,谢蓁有一点害怕宋宜年会报复徐述,毕竟他身在高位,也许只用一句话,徐述的仕途就完了。

    但徐述仍旧像个没事人一样上值下值,朝中也没有再惹出新的风波,之前的立储之事也又一次被搁置。

    直到五月底六月初,两湖一带遇上了大洪水,无数良田、房屋、牲畜毁于一旦,往日的家园成了一片泽国,百姓流离失所,往北边来的难民越来越多了。京中没人不知道的。

    南方每年都会有大水,中央和地方州府也都有一套应对的策略,可是今年雨水实在太大了,自从春末以来,两湖地区雨就没有停过。

    朝廷派了几波钦差去治水,却都无功而返。

    很多流民已经到了保定府,离京师不远了。

    荆州知府血书皇帝,恳请皇帝尽派治水能人前去,否则下游的汉口极可能被大水吞没。

    本朝以来,汉口就是南方重要的商业重镇,积聚了天下财富,若是汉口被淹,损失绝不是一笔钱。

    危难之间,工部侍郎史达挺身而出,他已年过六旬,身子骨也不大爽朗,几乎到了致仕的年纪。

    但若论治水之能朝中无人能与他比拟,他治服过黄河大泛,也治过两广之泛,京师周边的大水也几乎都是仰仗于他。

    皇帝龙颜大悦,觉得看到了希望。但史达毕竟年迈,身子也不太好,不复往日精力,必须要寻一个好帮手同去。

    这时有人提了徐述。

    皇帝想了想,才记起这是今科的状元,他近几个月杂事缠身,一时未记起这位年轻的状元,但此时一有人提,就想起了这个年轻人殿试的文章。

    不过分华丽,见解却独到,不流于形式,多是谈实干。

    皇帝觉得这应该是一个踏实的年轻人,这样的性子确实适合与史达同去,可是太年轻了,根本没有历过事,两湖之事不能拿给他练手。

    但提出让徐述同去的朝臣却口舌生花,用什么状元年轻力壮、聪明过人、踏实能干之类的话劝服了皇帝。

    从始至终没有人问过史达和徐述的意见,但徐述确实要同去了。

第44章 第44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