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举家外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实、稳重、作风优良、有真才实学而又不愿大肆夸耀的好后生了!虽坊间关于贾政惧内的传言极多,但也比在外狎妓、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名声好多了。
张大人这样从寒门读书一步步走上来的人,见了贾政是如此富家子弟中的清流,甚是相见恨晚,早知贾政如此才华,倒是应该早几年提携才是。
张大人又对贾政这个后辈叮嘱了一番,这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区去认真上班。
贾政回到自己位置上,自是有同僚打探刚才张大人叫了贾政去了什么。
贾政客气的笑了笑,倒也没有过于自谦,坦然道。“大人夸我文章写的好。”
因得贾政在这里算是资历较老的几人,众人也是恭贺了一二,便又开始办公,毕竟这些世家子弟也是混迹文坛的,若贾政文章当真惊为天人,在文坛之中怎么可能毫无建树,多半是大人的鼓励之言,众人也不甚在意。
贾政想了想自己写的那篇文章,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就是写了现下的土地政策弊端,以及要给每个世家大族评级,就像年末绩效考核一样,若是不达标的就降了等级,征收百分之几赋税;再来就是不许无资质挂靠,免得有些人家一个同宗同姓就可以逃税,除非是几代以内血亲,才能相应享受赋税优惠。
贾政写的时候自然是只顾着自己写的爽,毕竟若是皇上真的要搞大动作,首先开刀的必然是皇亲国戚们。他不过是写了一个很合理,但是实行起来却又困难重重的方案。
不想这些大臣们还当真了,毕竟一个世家子弟作为国家赋税制度的既得利益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那是怎样一种胸襟和远见?!
然而贾政觉着自己还真是冤,他并没有什么胸襟和气度,纯粹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为了提出方案的应制之作。
贾政想不到自己的那篇土地改革,竟是在朝中掀起了那么大的波澜。
圣上看了自然是龙心大悦,颇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姿态。而那些名下土地田庄无数的勋贵们,自是将写这文的人狠得牙痒痒。
贾政在那翰林院里,也不免受到几分冷嘲热讽。却也有人钦佩他写的锦绣文章。
而后便有宫中来了旨意。这圣上的旨意,却也不算什么好事,便是要贾政到京城以南百十来里第的惠县去当县令。
县令不过是七品吏,若是荣国府里愿意花钱,也可以捐一个五品的官。
但是这是圣上给的旨意,有人这兴许是圣上见了贾政那篇文,引起了世家的心中不满,故意给他弄个县令当当,让他离了京城。以宽慰这些被伤害了的老臣心。
唯有张大人却安慰贾政,这县令虽然只有七品,却是一个实实在在有实权的官职。总比那些什么较书郎和员外郎要好一些,若是贾政表现好了,指不定日后还可高升。
张大人原本还劝过贾政让他去考取功名,试着考一考科举,可是贾政以自己才学浅陋,学习不够全面,而只能作罢。
对于圣上的恩典,不管愿不愿意,荣国府也只有领旨谢恩的分。
好在荣国府现在不算缺钱,也有人给贾母养老,就算贾珠和贾元春年纪尚幼,王夫人还是决意要带着孩子们与贾政一同去任上,把贾政感动的稀里糊涂的。
这家中最舍不得贾政一家的,要算是贾瑚和贾琏两兄弟了。
这些年贾政但凡买了什么好东西,都有两人一份,若是偶尔闲了,还愿意领着三个孩子蹴鞠,练武。
虽贾赦比之先前有所收敛,但是在教养孩子总是没有那么舍得用心。
贾政这次外任,还征求了苏姑子的意愿,见她也愿意同去,便也叫下人先去将屋子都安排妥当了。
于是这一年的暮春之际,贾政便携了一家四口,还有西席苏姑子,南下往惠县而去,兢兢业业开始了自己的七品芝麻官生涯。
贾政想不到,自己却是又由此开始了各处当县令的日子。
况且这圣上也不知怎么想的,每次调任,总是将贾政往南移一点,后面就算给他升了个六品官,却也还是要他当县令。
不过被圣上记挂的好处,大约就是,贾政虽是个官,却也没有谁敢刻意整治他,除了官职低一点,在办公的时候却也没多大阻碍,起码户部该给的银子一点没少,贾政对此十分满意,该修路修路,该发展农桑便搞搞农业,贾政这各个县的县令当的有几分业绩,为官清廉,民众拥戴,还有王夫人不时做外援。
贾政头一遭觉着,这古代为官,还挺有成就感的,在贾珠十五岁那一年,他还未期满三年,却又被召回了京城。
第22章 举家外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