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久不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历史是什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占到战场打仗,不好的就在家里务农,儿童呢,就自动组织成了儿童团,进行放哨、通信这方面的工作,放牛的英雄王二的故事大家应该也都不陌生……”

    他们一行人边边走远去了,几个大姐姐穿着高领修身的素色毛衣,将羽绒服拎在手里,笑嘻嘻地轻声笑着着,回过头来朝这两个闹别扭的年轻调皮地眨眨。

    陈安安楞了愣神,忽然起步追了上去。

    “接下来这一块,是建国后我省百姓生活变迁照片展,我们在这可以看到许多老照片,甚至还有一些实物展示,都是罕见能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还有一部分呢,是我们摄影爱好者提供的素材,这张,是1952年拍摄的山海关的图片,上面挂着大幅的□□的图片,我们如果细看,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细节,例如图片上这位老人穿着旧旧的中山装,留着长长的胡子,清朝呢,讲究留头不留发,要剃掉前面的头发,扎起后面的辫子,照片中这位老爷爷,辫子已经没有了,但是头顶上还是空空如也。大家再看,照片中的右侧是一头驴,驼着两大包的货物,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生活主要的运输工具,依旧是牲畜为主……”

    “那这一张呢,拍摄于1954年春节的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里,虽然是黑白照片,看不出里面人物的红色棉袄、红头绳,但是我们还是能感受到浓浓的喜庆节日气氛,家长们平时都穿着蓝白色的粗布外套,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件红色的衣服,而孩子啊,就像这个正在穿新衣的女孩陈翠一样,不是有那么一个比喻句吗,高兴的像过年一样,就是这种感觉。大家都是90后,可能感触没有那么深,但是应该都还记得时候的日子,那个时候只有过年能吃上许多零食,能有一套新衣服,那时候的高兴啊,才像是心里头过年的滋味,我呢,年龄比大家要大,感情要更加深刻,包括照片中的缝纫机,中国结,甚至女孩子们头上的双羊角辫,都亲切的很。”

    解员口干舌燥,话也慢慢少了,人倒是走的更了,陈安安逐渐落在队伍最末,眯着睛,使劲地往前凑过去看那些黑白照片,从灰白的天看到脚下泥泞的土地,细细略过每一张脸,像是要钻到照片里去,那幅神态,竟像是一个老太太在回顾自己的往昔岁月一般。

    1959年瓦盖屋檐,四方大门的桥西百货公司,1966年中山西路的三层楼的人民百货商场,1976年拖拉机制造厂为第一台拖拉机举行的竣工仪式,80年代的大礼堂、火车站,垂柳旁崛起的第一座高楼——燕春饭店……

    其实她不爱历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总是记不清,开放了几个口岸,又赔了多少银子,带来了什么影响?太原会战中为什么又有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的内容里为什么提到台儿庄战役?□□一大是在上海还是绍兴举行,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北伐战争是在抗日战争前还是后?

    是这样的,几千年的历史浓缩成几本书,对于像陈安安这么一点都不机灵也没有什么底子的人来就像是一个个断章,她没有办法将这些历史大事件在自己的脑海里串成一条连贯的时间线,老师倘若要连贯起来讲也是费劲,所以便要求大家死记硬背,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阶级,造成了什么影响,通通背下来就好了,既省时间又省的回答为什么。

    久而久之,历史就真的成了一本本的教科书。

    陈安安的前不断模糊,泪水蓄满了眶,糊了满脸,她就一把抹掉,脸上再次沾满了泪水,就再抹掉,如此反复,面无表情地继续盯着墙上的照片看,贪婪地趴在明亮的玻璃柜上盯着那些收藏的旧物件。

    历史选择重要的事情存进书里,保留在博物馆里,陈安安没有办法从照片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印记,但是好在她记得姥爷曾过,他来过这座老火车站,坐着绿皮火车去河南看过牡丹花展,他曾在最大的燕春饭店门前合过影,还买过旁边摊上的烟卷,和照片里的大部分人一样,穿过蓝白色的工作服,也骑过二八大杠的自行车……

    陈安安不记得在里面待了多久,就只是一遍一遍地看,杨易跟在她身后,没有过一个字,直到博物馆响起闭馆的通知,他们才一起走了出去。

第103章 历史是什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