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舞凤倾城再战天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带刺的黄瓜,翠绿的豆角在冬日里的稀奇胜过人参虫草。看来东梁国的奇怪策略奏效了。

    粮食可以克服,食盐是否也可以克服?如果东梁用帆船趁乱速下手,‘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东宇还可以安然吗?

    宇文杜想到这些,不由的冷汗涔涔,后背湿冷,恍惚中,见董丞相站出来充和事佬,“右相此言差矣!我东梁国与东宇国相处如兄弟手足!兄弟有难,岂能坐视旁观?”

    “如今东宇国不过是借帆船技术平乱,又不是借兵,不需这样严谨吧!而且东宇国提出用食盐交换,也是带着诚意而来,凌兄何必那么较真呢!”

    宇文杜简直是听到了救赎般的天籁之音。东宇国没有借兵的意思,而且也不敢借,谁知道借来的兵会不会在平乱后顺便把不乱的也平了?

    帆船技术也不好借,毕竟如果东宇会了,就不是东梁自己的专有技术了。而且在‘一字上,就无优势可言。尽管现在没有两国战争,谁能保证以后不会?这样做不是培养他国国力?今日的兄弟,也许就是明日的仇敌。尤其皇权争霸上,从来就没兄弟一。

    可见就是借,东梁国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而且是借,拿什么还?如果东宇掌握了帆船技术,没有对等的核心技术交换,就是无还,食盐却是东宇海国土产,只要有人去收,就有产出,这样的交换自然称不上对等。换自己,也是未必会同意。

    如今也不是相互理解的好时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是要尽量促成这件事的好。

    “是是是!。。。我东宇国和东梁国一直亲密如兄弟,我宇国国主愿意与东梁缔结百年不争的和平条约。。。”

    看以右相为主的反对派又站出来两人,宇文杜连忙抢在前面开口追述“为了表示我东宇国的诚意,我国主愿意把宇国的位于东北处的玉冰盐场划给贵国所有,并且提供盐场技术人员五十人,供盐场使用。”

    东宇的东北玉冰盐场是比邻东梁,离胶东衡湾极近,真的接手也便于管理。那处盐场出产的食盐晶莹洁白,颗粒均匀,是为海盐中的上品,产量巨大,一年出产可以供东梁国三分之一的人口使用量。可以这样的位置和产量拿出来交换都是极为合适的。

    世子凤琚神冷利的上前,宇文杜立即又补充,“关于食盐供给方面,东宇愿意摒弃东南李家,重建商道,在东梁合适的港口建立交易中转站,用于各国食盐贸易。直接供给东梁国使用的份额,按市场价低两成价格折算。”

    这个让利可谓大了!交易中转站,用于天下诸国,不仅仅是盐稅问题了,还涉及到运输、仓储、保管等环节,可以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以及商旅、住宿、衣食等方面。

    而且东宇提供给朝廷的食盐不再过任何人的手,直接归于朝廷政权,两成的让利加盐稅也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

    想想看,一个超过东南李家的收入,年年充入国库,虽然不能立即会使国库满溢,但必定会改变国库空空的现状。

    看压榨的宇文杜即将吐血,武德帝坐于上位,已经是心动不已,看他主动提出的条件已经是大大超过了自己原先预想,内心窃喜不能自已。

    帆船技术原先由董启昌无偿捐献给朝廷,他是有用于军中的想法,凤琚进言后他随之应允用于改造军船。但也没有立即限制董七使用于商道。

    在洪涝救灾中,帆船更是出入河流湖泊,活命千万百姓,功劳巨大。但由此导致帆船技术局限的困难。换句话,迟早得被世人熟知和使用。在此之前,可以为东梁带来巨大财富和改变国力的机会,当然是喜出望外了。

    灯火闪烁,人影穿梭,遮掩了他几乎要绷不住的严肃,董相看到武德帝甩出的神,立即端起酒杯示意,韩槿曦和几位文臣立即上前和稀泥去了。

    这边有太史记事起草了《两国条约》,包括了帆船技术交换盐场事宜,百年和平条约、重建盐道条约、东梁供货条约等,并约定了事项和时限。毕竟两国都有自己的紧迫性。

    待宇文杜缓解过来,有人呈上《两国条约》,宇文杜仔细看看条约内容,和自己先前应允的基本没有出入,就从怀里取出自己的印信和国主的玺印,慎重的加盖了两枚印章。条约就此生效。

第七十六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