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外子郑如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名,姐这是动气了?
谢又晴狐疑的看了看四周,也不敢多嘴,红着点头,拿着药方领命去了。
谢从安笑着道“有劳大人。近日入秋,长安城里达官贵人们伤风的必定多些,今日急匆匆将您请来,若有怠慢之处请您海涵。”她着示意侍从将方才打发宫人的金丝荷包塞入胡太医带来的人手中。抬手道“还请前厅奉茶。”
胡太医将这一番动静看在内,心中大喜。太医院里想攀借谢家药材门路的人何其多,只因谢家避世,让人不得门路,今日竟让他得了这个巧宗。这一趟跑的当真值了。新招的这位徒儿果然有力,见缝插针,安排的极好。
“好,好。过几日我自会再来与公子请脉。”
“有劳。”
谢从安让过胡太医,随即侧目。“两位哥哥与我一道?”
谢以山和谢元风相视一,只得跟了过去。
屋里瞬间空了,站在床畔的茗烟这才松了口气。
床上之人早已醒来,一双幽深的瞳静静望着帐顶,半晌后道了句“郑家亡了。”
“公子。”
茗烟喉间一酸,跪在床边,终是忍不住哭了出来。“公子你受苦了。”
郑家之罪,可谓飞来横祸。
郑家与当年四大家族中的顔氏一族,皆是书香百年,钟鸣鼎食,名倾天下。以右相莒城为代表的新晋一派,面上皆对世家所享的特权不齿,私下却极善钻营,为着争权,行出不少龌龊,世家对其更是鄙夷。自去岁除夕,左相司马宏急症离世,他们更是明目张胆,兴风作恶。郑老爷子对这些新旧变革失了兴趣,三天两日便要告假,因修撰典籍的出身与偏爱,总爱往翰林院去,这般一来一往间,被牵扯进一件本于他无关的事来。
皇帝篡位登基,臣子们都心照不宣。翰林院那些呆子们本就难啃,不肯篡改大乾史书也罢了,不过是瞧着皇帝心情,慢慢调剂,来日方长。原是睁一闭一的事,皇帝却突然发难,郑家遭逢厄运,老人罪获其身,还多了个连累九族的下场。
最终昭告天下的,自然有一番常人不得解的罪名。郑家依仗盛宠,屡屡忤逆圣意,罪大恶极。
一夜之间,郑家不仅被颠覆了百年之盛,还要毁了一族声名。虽翰林院一众学子都心知真相,可皇帝震怒之下,又有这前车之鉴,一时间竟无人敢匹夫逞勇,为郑家鸣一声冤枉。
这九族诛的自便一心求官,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郑和宜心若死灰。
此时他忆起爷爷终年在书房对着窗外作画,一画便是数个时辰,不知疲倦一般。起初,他以为是老人喜欢外头那池荷花,再大些,瞧着一池子枯荷冬雪,实在未觉有美可颂,便问起此事。爷爷笔如游龙,未答一词。他又去问父亲,只得了意味深长的八字居安思危,针毡在座。
彼时他年少意气,风华正勇。骄傲如他不能懂,郑家的繁华似这长安城,已沉淀了数百年。究竟有什么能够威胁着无论何时都从容淡定的爷爷,让他坐立难安。原来,前的一派升平祥和,只是浮华后的一道屏障。愚蠢如他,信了前的繁盛,便未曾追究暗处滋生的种种,又怎知会生出重重危机的陷阱。
修史之事已有多年,为何才被重提,爷爷便被推出午门斩首。他闻讯而归,当即被扣在府中,未曾得见被下了大狱的父亲,家中亲族女眷亦在他魂不附体时乱了分寸。生死之际,书香世家的气度早已被抛之度外,不必出门也能想到府中是如何的凌乱萧条。家被抄了,九族被灭,虽他还在,也不过空余个郑家的姓氏罢了。
茗烟见床上的人忽的幽幽笑起来,凄凄惨惨好不吓人,顿时慌了神。愣怔间,听到外面动静,透过竹帘瞧见一群人从外院进来,忙上前去迎。待见了是老管家谢广,又慌的行礼。
谢广瞥他一,令跟来的四个童进屋去背郑和宜。
“姐吩咐公子即日起入住幽兰院。这四个都是家生子,更名笔、墨、纸、砚,以后都跟着公子伺候,听你派遣。你贴身照顾郑公子,不得擅离。他们四个守在幽兰院外院的书室,有事便吩咐丫头子们帮你传唤。”茗烟愣愣的不知如何是好,转见四个童已利索的护着郑和宜出来,慌忙点头跟了上去。
这一行人都知道郑和宜身子受不住,脚下十分紧张,未有几番言语。
不多时候幽兰院已在前。谢广停下脚步,对茗烟道“少些话,多做事。姐看得起你让你伺候在身前,要懂进退,知好歹。”他忙的应声,只恨不得给谢广叩头。
谢广看着这伶俐又带些木讷的孩子,暗暗叹了口气。那位郑家公子,不知会不会是撼动死局的一处入口。
第4章 外子郑如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