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意相欢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贺州堤(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https://www.biqugej.com/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①

    天边朝霞微露,紫气东来,伴随着一下一下沉闷的击鼓之声,百官涌入金銮殿前的广场,驾肩接迹。

    意欲与户部尚书王澜攀谈的人自是不少。王家在近几年如日中天,王澜为户部之首,长子王成逸与几位族兄也在朝中担任不低的官职,祖地虽在柴州之远,却在当地富甲一方,颇有名望。因而王家隐隐有与秦颜两大世家并驾齐驱之势。

    而作为世家中的新起之秀,王澜本人并不像其他族长一般不言苟笑,甚是注重言谈举止、出身资历,称得上是温厚和善。不少庶族出身的年轻官员,畏于其他几位尚书周身严厉的气势,并不敢上前叨扰,会在早朝开始前找王澜请教政事。

    来奇怪,距卯时只剩下一刻钟了,御史大夫颜瞿申与礼部尚书秦闫却迟迟未到,他向一旁的常侍一打听,才知道这两位今日抱恙,告假在家。

    吏部尚书任青仍是那副不近人情的样子,垂着手闭憩。吏部向来是皇帝把持最紧的地方,历任尚书都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如非意外,便要等新帝上任才会解职归乡。但当今陛下文君衍起初并非先帝心目中的储君人选,提拔的吏部左侍郎年纪尚浅,能力不足,因此还要依仗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为新一任储君工作。

    兵部尚书姜辰是姜家庶族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十几年下来倒也与群臣相处融洽,此刻正与刑部尚书荆左堂低声交谈。近来北方又有胡族扰民,只是规模的骚扰,打也不得忍也不是,烦得他焦头烂额。

    而被下属团团围住的是启帝一年前刚刚提拔的工部尚书尹青阳,在六部之中年纪最轻,不过三十九岁,他又是贫寒出身,一步步靠着真才实干走到今天这个地位,在那些庶族出身的官员中颇有名望,只是与他们这些世家子弟不冷不热。

    王澜环伺一圈,将同僚们的神情态度尽收底。这才几句温和的话打发了面前之人,正了正衣冠。

    卯时的鼓一声更比一声重,咚咚咚敲在人的心上。身穿红罗袍服的官员拾级而上,与青袍同僚分开,步入大殿之中。

    卯时一刻,启帝文君衍与丞相沈镜一同从偏殿走出,不知道谈了些什么。王澜随着众人一齐低头行礼,心中又是畏惧又是不甘。

    要现在这金銮殿里哪位官员年纪最轻,除了位居殿末的那些刚刚被提拔上来的七品新人,便是此刻一人之下、倚座俯视众人的沈丞相了。

    沈镜今年不过二十九岁,明明沈氏本家在十一年前一场大火里付之一炬,沈镜却是步步高升,被先帝提拔为工部尚书,又在临终前把新帝文君衍托付给他,任命他为丞相和帝师——权倾朝野,已有八年之久。

    工部尚书尹青阳也是他在科举时一相中、直接推荐给启帝的。不然靠尹青阳自己的出身,任他再惊才艳艳,也绝不会在这个年纪坐到和王澜一样高的位置上。

    王澜心中郁郁不平,不由得攥紧了拳头。

    各州要事报告过后,刑部尚书荆左堂向右一步出列,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奏章,正声道

    “陛下,臣有事要秉。”

    启帝状似无聊地点点头,常侍将奏章接了过去,翻开竟有整整五页之长。他才看了没几行,怒气便一阵上涌,年轻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翻了两页便气鼓鼓地把奏章扔到地上。

    王澜心中一突,皮跳个不停。

    一旁的常侍忙不迭过去把荆大人的奏章拾起来,递呈给沈镜看。沈镜眉头一挑,目光扫过下面站着的官员,在王澜和荆左堂的身上停留了一会,神色冷漠

    “不必,荆大人的奏章我已先行阅过,把这奏章传给诸位大人一一品鉴便是。”他似乎是随手一指,点了右手下方名列第一位的户部尚书王澜。

    “王大人且仔细看看,这与你也有脱不开的关系。”

    等王澜颤抖着手将奏章打开,匆匆一瞥,心中的惊慌失措再也按捺不住,扑通一声跪在殿内冷硬的金砖上,连声叫道

    “陛下,丞相,臣冤枉啊!”

    “有什么可冤枉的!”荆左堂一扫袖子,将数份一模一样的奏章扫到地上,一旁的官员看着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又仔细揣摩沈镜冷凝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把那奏章捡起来,几个人围在一起翻看。

    “呀——这可是……”

    “想不到竟然是这样……”

    “我就道这事蹊跷,修了那么多年的堤坝,哪能塌就塌……”

    沈镜敲了敲桌子上的玉拍,冷盯着几个出声尤大的年轻官员,又意味深长地看向几位冷汗直冒、哆哆嗦嗦的大臣,出声道

    “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陛下还没发问呢!”

    殿中一下子安静下来。

    启帝直接站了起来,指着殿中跪着的户部尚书王澜厉声呵道

    “王澜,荆大人奏你贪污三年前修缮贺州堤的银子收做己用,可是事实?”

    “臣冤枉啊!”王澜恨恨地瞪了一荆左堂,看向启帝之时中已然带上斑斑泪迹,“这银子虽是由户部支出的,但臣确确实实一分不少都拨去了贺州。户部账本上写的明明白白,臣不能平白受了这污蔑啊!”

第10章 贺州堤(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