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大明国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七章 群臣劝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此,陵墓前期的修建速度都很快。但是到了后期,便会放慢下来。万一皇帝有了个什么好歹,也能加快速度完工,不至于闹出什么祸事。

    不过大明朝的皇帝,命数当真是不怎么好琢磨。有的能拖着病体做上几十年的皇帝,有的看起来是不错,但是说不准哪天就死了。

    因此,这个梓宫发引,也总是让匠人们心神不宁的。

    在古代,帝王的葬期自然是有规定的,“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就是这么个说法。但是明代的皇帝或者皇后的葬期却从来都没有过这种说法。皇后还好说,梓宫发引“例不出百日”。但是皇帝就完全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了,只是说择吉日而葬,时间的长短都没有个定制。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七天便葬于孝陵。却也有皇帝死后,几个月都不曾下葬的事情。或许这和那些个陵墓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关系也说不定的吧。

    总之,如今按照正规的程序,应该是到这里了。但是这件事情没有个定期,那就只能放在一边了。

    但是,故帝不下葬,不代表其他的事情全都不能做了。最重要的一点,国不可一日无君。

    皇帝死了,但是这个庞大的帝国又没有灭亡。朝廷养了成百上千的官员,不是让他们吃闲饭的。全天下也不能老是处在这种悲痛的情绪中。当务之急,让嗣皇帝继位登基才是。

    这边是所谓的上尊谥了。

    而如今,便是到了这个关口。

    大殓之后的第三天,文武百官们向朱翊钧劝进,劝其登基继位为新皇。

    就是在这时候,又有事情发生了。

    这天,群臣的代表,六位内阁大臣,六部尚书,联名觐见,要求朱翊钧登基继位。

    而地点,就正是在皇极殿的大殿上。

    皇极殿上,偌大的大殿冷清的很,这几日都没有人。如今,也只不过这几十人,完全没有平日里早朝的“热闹”气象。不过即便是冷清,如今这里讨论的可是封建王朝时代最为重要的事情。

    朱翊钧此时还只是太子,只能坐在皇位之下。不过朱翊钧哪有心思坐,只是站在那里。

    大殿后面,李贵妃坐在那里。本来,这里还应该有这王皇后的身影,但是王皇后

第四百四十七章 群臣劝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