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龙溪剑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隐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这是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大才子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而今岁是徽宗朝崇宁四年(公历1105年),距欧阳文忠公做《醉翁亭记》恰有一甲子了。灿若长庚的才子早已逝去了,或许尸骨也早已腐朽,不过滁州的山山水水却依旧美丽如故,这篇佳作也一直传诵不衰。

    滁州西九十余里,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彼时正值六月,金乌把眼睛睁得老大,于是人们不得不躲到阴凉处避暑。

    这本是一条官道,只因正午之故,却显得有些冷清。距官道南侧三十余步,是一条叮咚流淌的溪水。那溪水或是涌自琅琊山的泉水,即便于这烈日之下流淌了数十里,却依然清冽、甘爽。

    葱郁的竹林,加上甘冽的小溪,使行旅的人们不禁很快忘却了天上的烈日,静享着这份宁静的美好与片刻的慵懒。

    一个才过笄年的着粉色褙子的女孩,在溪边浣洗了手帕,来到一位着淡青色褙子的碧玉年华的女孩子身旁,轻声说道:“小姐,擦把脸吧!”

    小姐接过手帕,拂去面上的尘土,但觉溪水沁入肌肤,有甘凉清爽之感,顿时精神一振,将两个时辰赶路的疲惫一扫而空了。

    “馨彤,你说这次在苍梧山的‘赏经大会上,能不能找到我爹爹呢?”小姐望着在一旁啃草的两匹骏马,喃喃说道。

    “小姐,我劝您还是莫去了!《乾经》乃武林至宝,何况是七年前欧阳霆从袁可敬那里盗来的,想必此次‘赏经大会定然不会平静,甚至于凶多吉少啊!”馨彤思及此行的凶险,不免娥眉紧锁起来。

    小姐何曾不知其中凶险,不过爹爹一去十载,未有音讯,难免担心、挂念。此次好不容易听传闻说他要去苍梧山参加“赏经大会”,自然不愿错失良机,要把爹爹寻回。不过她也体会到馨彤的担心,于是淡淡一笑,说道:“馨彤,我们此行是寻找爹爹,并非夺那什么武林至宝,自然不会有什么危险。即便有什么不长眼的不三不四的人来骚扰,凭我俩的本事,还是足可以保证你我安全的。”

   

第十四章 隐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