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断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五章 原委[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棣王李琰,李隆基的第四子,领太原牧、太原以北诸军节度大使。天宝初年,为武威郡都督,经略节度河西、陇右。

    诸子之中,他也算一个文韬武略的英才,可后来却被囚于鹰狗坊。面上传出的消息,是因为李琰家中两个孺人为了争宠而在他鞋子里藏了巫蛊邪术,可真正的原因,李钰早已从当事人李琰口中知道的明明白白。

    如果李琰不是皇四子,如果他再文弱无能一些,或许他就不会遭此厄运,不会被自己那已坐上太子之位的三哥给盯上了。

    即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李钰现在也可断定,前太子李瑛的死、棣王李琰的被废,都与李亨脱不了干系。

    因为即使李亨坐稳了太子之位,李隆基也未曾对他毫无提防,反而是严加提防。

    其原因,自然是李亨并非他理想中的太子。

    据说,李亨被立为太子后,权倾朝野的宰相李林甫为了谋害太子,曾提议玄宗立长子为储,玄宗也有所犹豫,但最终因太子恭谨孝顺而没有易储。

    那长子李琮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所以才未被立为太子,但在两任太子之后,李林甫还提议让一个面部被猴子破了相的儿子取代李亨的太子之位,可见李亨的太子之位并不那么牢固。

    至于最后李隆基没有像对其他诸子一样对付李亨,却是一个奇迹了。

    要说李亨的一身才学,与他的二哥李瑛乃至四弟李琰相比,都乏善可陈,却可以身居东宫近二十年,最终登上大宝,不得不说,更是一个奇迹。

    李隆基以为,太子恭谨孝顺,所以二十年来没有易储。可最终结果呢?李亨却还是趁着大乱之际,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

    只是,李亨当太子那近二十年光阴里,却过得无比艰辛,既要被自己的父皇提防猜忌,又要被当朝宰相挤兑欺压。

    无论是权相李林甫还是奸相杨国忠,都与李亨斗得势同水火。

    但是,与李林甫和杨国忠争斗的,不仅有太子李亨,还有镇守北方的封疆大吏安禄山。

    右相杨国忠不止一次在李隆基面前说安禄山一定会叛乱,安禄山也知道杨国忠定会在李隆基面前进谗言,所以,他受诏到华清宫拜见唐玄宗时,乘机哭着说:“我是外族人,不识汉字,皇上越级提拔我,以致杨国忠想要杀我。”

    由此可见,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若不是中间还有一个当和事老的李隆基在,估计他二人早就撸起袖子大打出手了。

    不过,即使李亨和安禄山有着共同的敌人,也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盟友。

    真正要成为盟友,除了战略利益相同外,还要有天然的血亲关系。

    史载,天宝十年,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宗娶皇太子李亨的女儿为妻,李亨与安禄山,在拥有同一个敌人的基础上,再加上儿女亲家的关系,里应外合,岂不更是如鱼得水。

    对于李亨而言,能够得到安禄山这样的封疆大吏,那将是多么大的臂助啊。

    因为即便杨国忠如何在李隆基面前进谗言,安禄山这死胖子却像自有一股魔力般,李隆基竟然对他一直信任有加。

    自那一次在华清池的哭诉后,李隆基对安禄山更加亲密宽厚,并任命他为左仆射的高官,才让他离去。

    能够和李亨成为儿女亲家,对于安禄山这个只懂舞枪弄棒的莽夫来说,又何尝不是政治资本上的加成?

    试问普天之下,那个当官的不为长远打算,有太子可以依靠,那可是下一任皇帝哩。

    这其中的许多关节,随着李钰经历的事情多了,也慢慢有了明悟,既然现在连郑善克的心腹手下也这般说,想来应当是没有多少问题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原委[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