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李白的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钰之所以能够记得永王李璘,完全是因为李白晚年投入永王幕下,最终让他以一场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刚刚李白那一声长叹,显然是对永王彻底失望了。而能够让原本有一腔壮志的李白失望,唯有历史所载的李璘谋反一事。
因此,李钰才能结合目前天下形势,作出这样的判断。
李白听李钰一言道破天机,不由面上显出讶色,吃惊道:“你怎么会知道?”
李钰自不可能说是凭空推算,只得找个借口敷衍道:“大哥乃胸怀壮志的忠义之士,投入永王麾下却郁郁不得志,我才敢这么揣测的。毕竟永王选在这个节骨眼上东巡,怎么看都有些图谋不轨的样子。”
他所谓的现在这个节骨眼,主要是指李亨登基不久,而太上皇李隆基人在蜀中,目下正是二皇并立的局面。
事实上,李隆基、李亨父子于马嵬驿分道扬镳之后,李隆基并没有听任李亨一个人去平定叛乱,自己在成都静待佳音。
相反,李隆基于入蜀途中从容布置平叛,从未忘记自己的帝王身份。他到成都后的第十四天,李亨从灵武派出使者赴蜀,向李隆基报告即位的事情。四天后,李隆基才颁布《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
天下皆知,此诏其实已无任何作用,太子李亨早已即位,所谓“命”已是徒有虚名,只不过是为自己被迫让位留点面子。
尤其让大唐臣民无所适从的是,在诏书中,李隆基说自己尽管已是太上皇,但是李亨在处理军国事务后必须向他奏报。此外,他还为自己保留了以“诰旨”形式处理事务的权力,并用诏令的形式使之固定。
由于如此种种,此时的大唐朝形成了一个由太上皇和皇帝同为政治中心的特殊政治格局。
正因为有二皇并立的局面,所以平叛的形势没有丝毫改观,反倒让一些别有居心之人按捺不住浑水摸鱼的冲动,暗中谋划着大事。
这其中,便以无心法师和郑善克,以及现在新出现的吐蕃国师为代表。
而永王李璘,身为李隆基第十六子,李亨的异母弟,现在领着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和江陵郡大都督,以少府监窦昭作为副使,坐镇江陵。
现在江、淮地区所征收的租赋都积聚于江陵,李璘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数千里,又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兼且又是正牌皇子,若说不对国祚社稷没有觊觎之心,李钰是不相信的。
李白听到李钰的解释,也未留心,再长叹一声,喃喃道:
“永王到达江陵后,招募数万勇士为兵,任意补设郎官、御史等官职。说来惭愧,正是凭着我的一点微末诗名,永王派韦子春带着厚礼前后三次到庐山让我出任他的的幕僚。我也是在这时,以为遇着了平生的伯乐,才千里相投,以为可以一展心中抱负。
“永王倒也待我不薄,任命我为‘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专掌书奏表启。虽无大用,却也好歹是个不小的官身。”
“及至前一月,永王率领水军东巡,沿着长江而下,派带甲士兵五千人直奔广陵,以浑惟明、季广琛、高仙琦为将领,军势浩大。
“我起初还以为他只是寻常巡视,检阅东南备战情况,因而手书《永王东巡歌》对其好一番赞诵。可后来我不小心听到其子襄城王李偒,与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蔡駉等谋士密议,认为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南方富有,未遭破坏,建议永王占
第八十六章 李白的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