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侠千古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风雨前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膳后,请二位大人去公主帐幕相见。”

    第一次跟晏七行一起吃饭,两个人都闷闷的,晏七行就那样儿,我却是心情不好不想话。他感觉到我的异的沉默,问道:“你有心事?”

    每次他称呼我“刘大人”时,那种生疏和冷淡死人都能再冻死一次;可当他直接“你”时,却又带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这种感觉真的很怪。

    我怔怔地看着他,研究着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也许我直视他的时间太长了,他被看得有些发懵,表情也尴尬起来。见他的窘态,我忽然心情大好,嘿嘿一笑,低头吃饭。

    “何事发笑?”他放下手中筷子,声音有些愠怒的成分。

    我也学他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他:“我笑,是因为今天才发现,原来你也是正常的男人。”

    “此话何意?”声音提高了。

    我笑眯眯地:“被女生盯着一直看却没反应,不是木头,就是太监,而你刚才的反应,代表着你是个正常的男人。”

    晏七行脸色微变:“那又如何?”

    我拿起筷子继续吃饭,含糊地:“没如何……我很高兴。”

    心情已经很糟了,不想再对着一块木头或太监。前者让我想起祭坛上的架,后者让我想起中行。

    晏七行盯了我一会儿,我泰然自若吃得香甜。他问:“你为何没有反应?莫非你不是正常的女人?”

    本章节内容由 . 手打更新

    我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女人跟男人不同,女人在男人的目光注视下,通常不会手忙脚乱,因为那会严重损害淑女的形象,所以尽管她们心头鹿撞,还是要把最从容最优雅的一面展现给男人看。记住,大多数的女人都口是心非,比如她男人是坏蛋时,多半是在爱着那个男人;相反男人是好人时那就惨了,她一定不喜欢那个男人……”

    晏七行听得发怔:“淑女形象?古怪的用词……那依你之见陛下是好人还是坏蛋?”

    “嘎?”我眨眨眼睛,怎么问这种连历史学家都弄不清楚的高难度问题?

    我想了想,:“怎么呢?”手持筷子柱着下颏,想着古往今来各大家对他的评价。

    严格来,我真的不太了解皇帝,跟在他身边这么久,对于他的性格还是处于摸索阶段。晏七行这一问,脑中自然将他的历史自动过滤一遍,然后缓缓道:“他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善于用人,善于治人,权谋智慧无人能及……”

    在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方针就是对的?我个人深表怀疑),确立国家文化与精神的正统;对外用兵得法,于有生之年基本消除了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但是,最后弄到国库空虚国力大减,导致西汉由盛转衰的也是他。有人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还有人他文治武功,冠绝古今。所以我实在不知道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蛋。如果一定要,五五开吧,功过各半。

    我还没疯,这样的话自然不能对晏七行。所以只好笑笑:“也许他是个好皇帝,但是对于女人来,绝对不是个好男人。”

    晏七行神情淡淡,:“如此来,你喜欢陛下?”

    我瞪圆了眼睛:“当然不是,我疯了不成?”

    晏七行面带古怪的笑容:“女人都是口是心非,当她一个男人不好时,多半是在爱着他,依此推断,当她不喜欢时,多半是在喜欢。”

    罢不容分,放下筷子站起身来:“我们去见公主吧。”转身撩帐帘出去。

    我急忙起身追出去:“喂,我的是大多数,不是所有女人都那样,喂,我的是真的……”

    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碧绿的草原,湛蓝的天空,早晨的阳光照射着人心是暖洋洋的,晏七行与我陪同南宫公主策骑在广阔的草原上,一阵疾驰,一阵徐行,顺便再喊几嗓子,稍解心中的郁闷之气。

    下马休息时,我们三个离随侍的卫兵婢女远远的,轻声交谈……

    晏七行道:“故而月氏王子不能滞留王庭,要尽早将他送出去,此事务请公主相助。”

    本章节内容由 . 手打更新

    南宫公主:“二位大人因何定要救助此人?”

    晏七行看了我一眼,我:“陛下欲与月氏国修好,这次我们救了他们的王子,将来必有利于两国之间的关系。”

    我没有告诉公主关于武帝有意拉拢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的策略,公主毕竟身处匈奴,少知道一些对她对大汉都有好处。

    其实月氏西迁后再度立国,恐怕早已有了新的国王,就算王子回国,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或者被新王杀害也未可知。不过未来的事谁知道呢?也许今天的救命之恩,他年真的能助张骞一臂之力。

    南宫公主略作思忖,:“每每日早、中、晚,会有水车从附近的河流中向王庭输送日用饮水,我会找人安排,利用水车将王子送出王庭。”

    晏七行道:“如此甚好。”

    “只是单于寿诞日,究竟会有何事发生?”公主脸上微现忧色。

    晏七行道:“下臣与刘大人商议过了,以为不外两种可能,谋杀或兵变。匈奴内部有人觊觎单于王位。以公主之见,这人会是谁?”

    南宫公主仔细思索一阵,颓然叹道:“如今的匈奴风平浪静,诸家侯王向来规矩,惟单于之命是从,一时之间倒也想不出谁会有如此野心。”

    晏七行:“有实力争位的屈指可数,首当其冲的就是四大王―――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其次是六角―――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革是(此字:革+是)王,左右渐将王。六角论地位势力均不及四王,下臣推测,叛逆者定在四王之内。”

    南宫公主秀眉蹙得更紧,转头问我:“刘大人为何沉默不语?”

    其实我在思考,关于历史的可信性及可塑性。

    史载匈奴的下一次政权交替是在七年后,如果历史完全可信,那么我们就勿须为寿诞日会发生的变故担忧。因为历史早已命定,就算有事也于大局无碍。

    可是问题来了,现在我身处七年后的历史之前,又能预知七年后的历史,而历史又是可塑的,也许我们现在的一个举动,一句话,扭转了某些不可测事件的结局,结果塑造出了七年后的历史;当然也许会有另一个结局,谋反的伊稚斜(假设真是伊稚斜)被杀,那么七年后的匈奴王可就是于单,这可改写了历史了。

    如果因我们没有举动,没有话,致使叛逆者谋事成功,登基为匈奴王(假设此人还是伊稚斜),历史岂不还是改变了?七年后的事件提前发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不必一一例举,关键的问题在于:要不要把这件事通知军臣单于?怎样才是对大汉有利的行为?

    本章节内容由 . 手打更新

    军臣单于在位对大汉有利,还是伊稚斜登基对大汉有利?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回答者会见仁见智。

    我脑子里呈飞速旋转,想得头都大了实在难以委决,最后干脆舍弃我作为异时空人的身份,以现实的角度,用汉朝官员的立场去衡量此事的得失利弊。

    就目前的情况来,自然是军臣单于在位对汉朝更有利一些,毕竟因南宫公主的缘故,这位鸽派的老单于对汉的政策还算柔和,汉朝虽在暗中积极备战,但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两下还是不要撕破脸为好。如果换了一向是鹰派代表人物的伊稚斜当政(我认定谋反者定是伊稚斜),那麻烦就大了。

    我想了想,道:“公主,下臣以为这件事自然要向军臣单于禀报,甭管他四王还是六角,所谓有备无患。不过……中行一向深得单于宠信,如果他参与此事,单于未必肯信,所以,是一定要,关键是怎么?”

    公主深以为然点头称是。

    晏七行出主意:“不如这样,公主可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最好是匈奴人,由他出面向单于禀报……”

    我抢过话来道:“就他无意间听到两个人在谈话,至于是谁,他也没看清楚,只听到他们什么‘寿诞之日动手,大事必成之类的内容。当时听了也没往心里去,接着发生了行刺事件,更没机会深想。今天一早,越想越不对,深怕会发生对单于不利的事,于是赶紧前来禀报。”

    “好,就依二位大人妙策。”公主最后拍板。“只是便宜了中行这老贼。”

    中行,我自然不会放过他。

    事情就这样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将至的风雨。

    为免时间过长惹人非议,商定之后,我跟晏七行别了公主,策马缓行回转住处。迎面忽来一匹战马,速度逾闪电,风一样从我们身边掠过去,根本看不清马上骑士的模样。

    晏七行一怔,:“伊稚斜!”

    “嗯?你谁?”我吃了一惊。

    “左谷蠡王伊稚斜!”晏七行见我神情不对,略感诧异。“前次出使匈奴,我曾与他有一面之缘,他胯下所骑乃大宛名驹,本官一眼便认得出来。”

    本章节内容由 . 手打更新

    我策马回身,望着人马消失之处,正是向着公主所在的方向。

    我心中一动:“寿诞之日未到,他怎么来得这么早?还有,他去公主那里干什么?”

    晏七行望着我:“莫非刘大人怀疑他便是谋逆之人?”

    “你不怀疑么?”

    我心里有种怪的感觉,当下用了点手段,很侧略地从一个匈奴兵丁那里了解到,伊稚斜刚到王庭。

    就是他向单于问了安,便匆匆去找南宫公主了。究竟是什么事,他一个左谷蠡王那么不避忌讳地急着去见自己的嫂子?

    我也是女人,不得不往歪了想。

    伊稚斜跟南宫公主,会是什么关系?

第三十七章 风雨前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