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家天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应对之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具体到杭州地区,史料记载,民国初期,杭州望仙桥侧的会馆河下,已成为中药材批发商行的集中地,药材批发行林立。

    各地来杭推销药材的各帮客商(药材帮),均投各药材行代为销售,远如西南两广、云、贵、四川,华北鲁、豫等地区,售卖东北的参茸,西藏的麝香等高档药材,及浙江本地诸暨等地所产的蜂蜜等。

    销售对象为杭州及附近各县区的药厂以及门市药店,虽数量大小不一.但均批发进货、按质论价。药材行居间向购销双方收取佣金,获利甚丰。

    史料记载,20世纪20年代,杭州的这些大药行,资金在2万3万元之间,时币值稳定,同业相互竟争,营业均以赊销为主,放账盛行,分端午、中秋、除夕三节收账,生意兴旺。

    当时的药材行,营业额以恒丰最大,年销达7万元左右,一般药行在5万6万元之间,人和药行最小,仅约2万元。

    1939年前,在杭州开设的广丰药行山货药材生意红火,药材运销全国,道地药材达1000多种,还与加拿大、罗马尼亚、新加坡、缅甸、越南、朝鲜等国家交换萸肉、白术、白芨、茶菊、元胡、玄参、白芷、荆芥、五倍子等大宗地产药材。

    这些,都足以说明当时药材行生意的红火。

    …………

    但问题是,因为入行较晚,济仁药厂和药材需求量大、资格较老的药店、药厂相比,在“拿药”这件事上,并没有话语权。

    资料记载:杭州本地药行向省内外,以及药材帮处购入药材后,首先邀请胡庆余堂、叶种德堂、万承志、张同泰、泰山堂、方回春六大经理,并随带拣货先生来药行议价拣货,谓之“头拣”。

    余货则由“路头”(推销员)推销。

    路头分徽州路:桐庐、建德、茶园、淳安、威平;上江路:诸暨、义乌、东阳、兰溪、金华、衢州;姚江路:萧山、绍兴、余姚及杭州市推销员“跑街先生”。

    路头(跑街)先生的职责是推销货物、兼收账款。

    杭州药材行经营暗码代替数字,暗码是:越、兄、杭、小、办、查、先、义、千、郎10字,代表1到10的数字。凡同行交易,皆以暗码示价。

    对济仁药厂而言,因为拿不到“头拣”,只能从路头(跑街)先生那里拿货。

    而李跃亭问过了所有的药材行,他们的口风很是一致:因为四川天气不好,药材减产,加之水路运输问题不断,所以四川产的药材,普遍缺货……

    “我们能不能从上海的药材行进一些货?”陈济仁问李跃亭。

    “济仁,能想的办法,我都想过了。川穹、天麻、川贝、巴豆等几种四川产的药材,上海的药厂和药店也是紧缺。”

    “我上午给上海的朋友打电话求援,他们苦笑着说:这些药材,我们也不够用。”李跃亭唉声叹气地说。

    “跃亭,新九福药厂也说药材紧缺,是真是假?”陈济仁拧着眉头问,他越来越觉得问题很复杂。

    “据我打探的消息,在停产大神丸之前,早就知道风声的他们,已经囤积了不少四川产的药材。初步估计,这些药材撑三个月左右,不成问题。”在打听消息方面,李跃亭自有一套。

    “我们能撑一个月,他们能撑三个月。不要小看了这两个月,如果两个月以后,药材供应的问题解决了,他们自然不愁。这中间的两个月,发愁的是我们。”

    “如果这几个月的时间,药材供应的问题没有解决,发愁的还是我们。因为他们有三个月的时间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我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陈济仁站在窗前,脸色和窗外的夜色一样暗淡。


第五十二章:应对之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