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潮流暗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按照杭州人的习俗,凡有贵宾,必到楼外楼品尝杭菜风味。 外地人游西湖,不上楼外楼,似乎没有真正领略杭州的美味佳肴。 当天晚上,藤原大祐和袁东华一起吃饭的地点,就在楼外楼。 因为是第一次来楼外楼,连自认为见惯世面的袁东华,也被这座远近闻名的菜馆惊呆了。 1926年,楼外楼翻造扩建,将原本的两层楼,改建成有屋顶平台的“三层洋楼”,内装电扇、电话,成为当时杭州颇有现代气息的菜馆。 旺季时,楼外楼一座难求。杭州的达官贵人、商家巨贾都提前预约包间和雅座,各方名人也纷纷前来捧场。 楼外楼远近闻名,不仅是因为装修的奢华,更在于其杭帮菜的地道。 从口味上讲,杭帮菜南北交融,讲究两清一淡,清油清芡清淡鲜嫩,在做法上较为精细,变化较多,颜色也更清爽,以白色淡红色为主。 此外,杭帮菜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刀工,讲究保持食材的原味,追求无油而亮,无盐而咸等。 东坡肉、宋嫂鱼羹、西湖醋鱼、龙井虾仁、杭州酱鸭、叫化童鸡,这些都是杭菜的经典,也均是楼外楼的拿手好菜。 袁东华显然没心情去欣赏“一楼风月当酣饮”,也没有心情感受“佳肴与美景共餐”。 他一心想的是,藤原大祐带他见的是谁。 跟随哼着小曲的藤原大祐,袁东华走进了名为“春江水”的包间。 包间内,早有几个人在等候。 准确说,是一个人在坐着等候,几个人在伺候着这个人等候。 袁东华一眼就认出了这个人:汤玉泉! 汤玉泉,九福药厂的老板,当然也可以说,他是杭州当时最大的制药厂的老板。 汤玉泉不仅有九福药厂,他在杭州,有着仅次于周天罡的商业帝国。 他涉足制药、娱乐、地产等多个行业,拥有九福药厂、大世界游艺场、东方大戏院、玉泉地产公司等上百家公司。 在杭州,汤玉泉更多的是被喊绰号:“百家经理”。 袁东华认识汤玉泉,当然是在报纸上。 如今见到真人,袁东华终于明白,藤原大祐没有把他这个合伙人,当成是合伙人看的原因。 见藤原大祐和袁东华进来,人到中年些许发福,一身中式打扮,梳着光亮油头、留着考究胡须的汤玉泉站起来欢迎。 “藤原先生,请坐请坐。这位就是您说的袁家少爷吧,久仰久仰。” 举手投足和言谈举止之间,汤玉泉有着他见惯世面的从容不迫,有着让所有在场的人如沐春风的天然亲和力。 “不敢不敢!汤先生,我只是晚辈,不是什么少爷!”袁东华诚惶诚恐地行礼。 “那好,还是叫你东华吧。以后大家合伙做生意,不必如此多礼。”汤玉泉很有分寸。 三个人落座后,汤玉泉一挥手,刚才还在给他端水、拿毛巾、捧酒瓶、拿雪茄的几个人,有秩序地鱼贯走了出去。 藤原大祐也使了一个眼色,他的保镖兼司机铃木一郎,也走了出去。 “在楼外楼吃饭,今天我做东。没征求两位意见,饭菜我都点好了。都是经典的杭帮菜,两位尝尝鲜。” “藤原先生,东华,今天我们喝点什么?是喝中国的白酒,日本的清酒,还是法国的红酒?人多嘴杂,今晚我们自己给自己服务。” 汤玉泉的话,显得体贴而周到。 “恭敬不如从命,那就尝尝法国的红酒吧。”藤原大祐呵呵一笑。 “东华,那我们今天都喝红酒如何?”汤玉泉转头征求袁东华的意见。 “我听藤原先生和汤先生的。”袁东华说话显得谨小慎微。 “东华不必拘谨。我们药厂投产后,还得仰仗你的‘龙虎补脑汁赚钱呢!” 藤原大祐和汤玉泉对视了一眼,哈哈大笑。 袁东华的脑袋嗡了一声,背后的汗,呼一下浸湿了衬衫!第四十章:潮流暗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