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药厂初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禄堂原来的药厂里。人、机器还有药材到位后,这段时间,跃亭和济仁要跟着学,尤其是济仁,配方在你手里,这是我们的命根子。”陈天寿沉吟着说,当然,这也是提醒。 “药厂的名字呢,我和天寿商量好了,就叫‘济仁药厂。”李彦明一边拿着手帕擦汗一边说。 陈济仁和李跃亭相视一笑。 ………… 济仁药厂还没开工,回春堂新开的“龙虎药厂”里,不远万里从英国进口的机器,已经开始轰隆隆地运转了。 在西医诊所逐步走向正规之后,袁东华逐步将诊所交给何少英打理,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到新开的“龙虎药厂”里。 “龙虎药厂”之所以火急火燎地上马,显然不是纯粹的一时冲动。 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情报”送来,“济仁药厂”的每一步行动,袁桂生和袁东华都了如指掌。 和陈济仁、李跃亭多方考察不同,袁桂生、袁东华父子的考察,直奔广州市当时最好的药厂。 考察完后,袁家父子当场拍板,不惜巨资购买成熟的流水线,聘请娴熟的技术工人。 但直到机器运转起来后,袁东华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聘请的工人,操作机器自然非常娴熟。但他们并不懂得中药材在进入机器之间,需要经历的种种。 而将所有药材进行预处理的问题,也正在煎熬着陈济仁和李跃亭。 ………… 以需要水制的中药材为例。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 常用的水制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 “洗”“淋”“泡”很好理解,以“润”为例,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和工具,需要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 如泡润摈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等。 以需要火制的中药材为例。火制,顾名思义,是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 简单一个“炒”字,看似简单,但炒却分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炒法。 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称炒黄;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者称炒焦;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但仍保留有药材固有气味(即存性)者称炒炭。 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为了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 而除了清炒法外,还可以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积壳、米炒斑蝥等。 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药物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 中药材的预处理,有些可以让机器代劳,有些则必须人工。 让机器处理的需要不断摸索尝试,而人工处理“如此这般”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往往需要仰仗多年的经验,才能将不同品类、不同要求的药材处理得恰如其分。 而懂得这些经验的大师傅少之又少,有时候甚至必须老少东家亲力亲为。 最关键的是,传统的药材处理方式,特别是缓慢的处理速度,已不能满足机器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而更多的难题,还在等着陈济仁。第十七章:药厂初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