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二次比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因为准备充分,袁家的西医诊所,在短短的六个月,便完成了从选址、设计、装修,到配置仪器、药品采购、人员召集等工作。 对于何少英要去袁东华的西医诊所上班,陈济仁并没有表示太多的反对。 在陈济仁看来,他们几个人彼此之间毕竟还是同学和朋友。自己这段时间虽然遭遇了两次“暗算”,但陈济仁并不认为袁东华知情,更不相信他会参与。 西医诊所初创,何少英主内、袁东华主外,各种事情忙得昏天暗地。 这段时间的陈济仁和李跃亭,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在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的前提下,几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去杭州、广州等地的药厂进行考察。 这些生产状况和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的中药厂,验证了陈天寿此前的担忧,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比如一些小的药厂,药厂里面基本的干净、卫生就难以保证,生产的药肯定存在着安全隐患; 比如一些大的药厂虽然干净整洁,但中药的配比难尽如人意…… 但这些工厂,不管是用煤油机,还是电动机,工作效率、生产能力等等,都给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广东的大奥药厂为例,因为定制的是德国先进的机器,生产工艺和流程也非常先进,他们生产的保持丸,不仅满足了本地的用量需求,而且还满足了香港、澳门等地的需要,甚至还远销南洋地区。 这次外出考察,不仅让二人对建厂大规模生产中药,有了足够充分的了解,更让他们开拓了眼界和胸襟。 尤其是对陈济仁来说,从小到大,他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杭州。他眼里的世界,无非就是歧黄之术、治病救人…… 返回绍兴后,陈济仁正式给父亲陈天寿提出建议:我们天禄堂要建厂,不仅要在绍兴建厂,而且要提早筹划和打算,争取几年后在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建厂; 而在建厂的同时,还要争取把医馆开到杭州去…… 陈天寿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只是对自己的儿子说,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就像中医中药治病救人一样,必须要以审慎的态度,多用和缓的方子,如此,才不会事倍功半。.. ………… 西医诊所正式开业,虽然应诊者不多,但也足够袁东华、何少英忙得不亦乐乎。 和袁东华想方设法扩大影响、试图一鸣惊人相比,何少英的心思要简单的多。 她一有时间就琢磨,如何与陈济仁进行第二场中西医比试。 第一场比试,何少英明知天禄堂治疗伤寒病是“圣手”,依然选择“硬碰硬”,足见其勇气与魄力。 按照袁东华的意思,第二场比试,何少英完全可以选择西医比较擅长的疾病,比如白内障、疝气、阑尾等手术。 这些简单的西医手术,经验足、容易做、见效快。 但何少英就是何少英,她定下来和陈济仁进行的第二场比试,竟还是天禄堂一直引以为傲的儿科。 “儿科治疗确实是天禄堂所长,但中医不是说‘百病易治,咳嗽难医,我可以和济仁比幼儿咳嗽治疗。”何少英狡黠地一笑,“再说了,我这次有把握。” 袁东华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好再说什么了。 ………… 当何少英告知自己,他们第二场要进行儿科比试时,陈济仁多少感到有些意外。 陈济仁随即表示,“少英,我们选一个别的比试如何?” “是儿科,是儿科,必须是儿科!”何少英决定下来的事,果然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既然你决心已定,我当然会全力以赴。”陈济仁气宇轩昂地说。 他明白,他和她之间的比试,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输赢,更关系到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种种。 “你定好时间和地点,随后告诉我就行。”陈济仁的话温润如玉又不失分寸。 “不能在新开的西医诊所,条件有限,而且地方狭小,而且你肯定会说不公平。这次还是去教会医院,院长这次也表示会大力支持,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比试条件。” “还有就是,济仁哥,这次我带两个护士帮忙,就我们三个人。”何少英这句话,显然话里有话:这一次,她不想让袁东华再参与。 在儿女私情方面并不开窍的陈济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次我还带着阿虎吧。第十五章:二次比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