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家天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陈家后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r>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医馆间的竞争,也不例外。以陈、袁两家来说,远的不提,过去的几十年里,两家明里竞争、暗里较劲,从未停止。

    更关键的是,陈、袁两家两家不仅都有自己的药堂医馆,还都有自己的药田、药厂。

    以药品为例,陈家天禄堂的致和丸,和袁家回春堂的大神丸,不仅在绍兴本地,在杭州市周边,都非常知名。只不过,和袁家早早建厂,将大神丸规模化生产和销售相比,陈家致和丸的生产还是作坊,也仅对那些来应诊的病人出售。

    这些年,两家的关系有所好转。原因是,在陈济仁、何少英、袁东华、李跃亭四人成为要好的同学后,作为新式青年,他们认为两家的“积怨”完全没有必要:绍兴城那么大,看病的病人那么多,陈家做好陈家的事,袁家做好袁家的事,哪来的那么多“仇”和“怨”?

    尽管几位年轻人走得近,但作为老一辈的东家,陈天寿和袁贵生,一直以来并未走动,在绍兴城里,依然是知名的“对头”。

    陈家多日医治,病情起色较缓的病人,药方拿到袁家那里,往往会被骂的狗屁不是。袁家认为得意的方子,在陈家看来,是“昧着良心赚钱”……

    两家不和,但在陈天寿这里,他对袁家公子袁东华,并没有多少偏见。第一是这孩子是自己儿子和未来儿媳的朋友,多年来他们几位的同窗情,他都看在眼里。

    第二是这孩子非常聪明,或者说极其聪明。聪明人,又具有高情商,说的每句话都让人熨帖和舒服,很多人都会喜欢。有时候,陈天寿也会在心里骂:袁贵生这个老东西,你咋生出来个这么聪明的儿子。

    …………

    陈家的家宴,虽不丰盛,但却很有特色。

    几个人坐定,陈济仁指着饭桌上的一道菜,对何少英说,“我娘这段时间回嘉兴了。她临走时吩咐,你若有时间来吃饭,厨房一定要做头肚醋鱼。”何少英笑着点点头,心里满是幸福。

    陈天寿作为长者,很喜欢听几位年轻人,说起外面的世界。“东华,少英,这次去杭州,你们看到了什么新鲜的玩意儿?”

    “陈伯,好玩的东西可多了。”何少英率先抢过话头。“好吃好玩的先不说了。咱们说说杭州的教会医院,他们最近从英国和德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设备。”

    “哦?有多先进?还能把人看透明了?”李跃亭开着玩笑接过话题,几个同学和朋友一起吃饭,他不想让气氛太拘束。

    “你还别说,他们真还引进一台机器,叫‘爱克司光,也叫‘照骨术。”何少英兴致勃勃地说。“比如病人骨折了,用这个机器照一下,就能看出哪个部位骨折了,骨折到什么程度。”

    “我们中医的正骨术,用手也能摸出来。”陈济仁一边吃饭,一边不自觉地将话题又扯到中西医的差别。

    袁东华和李跃亭相视而笑。

    从心底讲,何少英对自己的未婚夫是既“爱”又“恨”。爱是多年青梅竹马的亲情加感情的积累,而“恨”则是,一门心思想将中医发扬光大的自己的未婚夫陈济仁,对自己引以为傲的西医所学,很是不以为然。

    而从学成回国那一天起,她就定下目标: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西医,让先进的西医为更多的中国人治病疗伤。

    而她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笃信中医的自己的未婚夫,相信西医,认可西医,接纳西医。

    “不只是能看骨折。”何少英提高了嗓门,“还能看病人的五脏六腑。比如有病人得了肺结核——你们中医叫痨病——用‘爱克司光照一下,就能看出严重的程度。”

    “我们中医‘望闻问切,也能知道肺痨的严重程度。”陈济仁说,他半是好奇的问,“这‘爱克司光这么厉害,能治病吗?”


第三章:陈家后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