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湖四海之刀侠传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反坦克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antitankgun)是一种弹道低伸,主要用于毁伤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火炮。特别是自行具有与主战坦克同等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性,价格比坦克便宜,重量比坦克轻,可为机动和快速反应部队提供强有力的反装甲火力。

    ,旧名“战防炮”、“防坦克炮”。它初速高、直射距离远、射速快、射角范围小、火线高度低,是重要的地面直瞄反坦克武器。

    简介

    按其内膛结构划分,有线膛炮和滑膛炮两大类,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按运动方式划分,有自行式和牵引式两种:自行式除传统的采用履带式底盘以外,目前研制中的大多考虑采用轮式底盘,以减轻重量便于战略机动和装备轻型或快速反应部队;牵引式有的还配有辅助推进装置,便于进入和撤出阵地。就火炮与弹药而言,和坦克炮没有太大的差异,大多数由同时代的坦克炮改装而成。近年来也专门研制发展高膛压低后坐力,以减低后坐力,便于安装在轻型装甲车辆上。比如,德国研制的120毫米超低后坐力滑膛,能发射“豹”2坦克配用的弹药,可安装在20吨重的装甲车上,自行战斗全重在30吨以下。

    的构造与一般火炮基本相同。为了提高射速和射击精度,便于对运动目标射击,一般采用半自动炮闩和测距与瞄准合一的瞄准装置。有的自行还装有自动装填机构和火控系统。

    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有:法国amx10rc轮式自行、德国kjpz45式90毫米自行、瑞典lkv91式自行、瑞士“鲨鱼”轮式自行、意大利b1“逊陶罗”轮式自行、巴西ee18、苏联“库里”轮式自行。

    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坦克装甲的厚度仅为6~25毫米,使用步兵炮或野炮射击可毁伤坦克。射击距离500米时穿甲厚度为48毫米用步,超速穿甲弹的穿甲厚度为51毫米(当时坦克的装甲厚度已达45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型坦克装甲厚度为40100毫米,重型坦克则为152毫米。各参战国装备了口径50100毫米的,初速一般为9001000米/秒,穿甲厚度达到70~150毫米。自行的出现,明显地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能和作战效能。战后一段时间,在一些国家曾停止发展。几种性能见表。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战场上各类快速机动的装甲目标增加,先后出现复合装甲、屏蔽装甲及反应装甲等新技术,一批新型随之面世。有的滑膛既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又能发射聚能装药破甲弹。穿甲弹采用半可燃药筒,弹芯由钨合金材料制成,初速为1800米/秒,射击距离2千米时,穿甲厚度为300~340毫米,破甲厚度可达500毫米。有的自行采用前后两节车体的特殊结构,前车体装设滑膛炮,炮塔能旋转360°,可进行圆周射击;后车体内安放发动机、油箱、自动装弹机,并可携带25发炮弹;装填炮弹由计算机控制,装填过程自动化,射速为8发/分。这种结构既能提高车辆机动性,又能减少弹药、燃料和发动机被破坏的机会,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正在研制的遥控,身管顶部装有视频摄像机,炮架上装有激光测距机,获得的目标图像和距离数据直接传给远距离的控制台,并在荧光屏上显示。射手在控制台通过操纵杆控制火炮瞄准、发射,必要时,一名射手可控制数门同时对多个目标射击。

    发展

    1916年,第一批坦克投入战场之后,在各国军队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它们纷纷研究自己的坦克和各种反坦克武器。在此后不久,法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起名为“乐天号”。“乐天号”可视为加农炮的同族兄弟,它的特点是炮管较送长,炮膛压力较大,因而其实心的穿甲弹出炮口之后,动量很大,具有足够穿透坦克装甲的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坦克的普遍使用,各国专用相继问世。最早的坦克装甲厚度仅有6─18毫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某些中型和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已达70─100毫米。同时,的口径也从20毫米加大至57─100毫米,而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等甲、破甲策力更强的弹种的诞生,也使的性能得到提高。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粉碎**德国的集群坦克曾装备使用了上万门。同时,由于在战争中后期苏联的新式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等方面超过了德国坦克,而德国一时难以研制和生产出在性能与数量上策与苏军相抗衡的坦克,于是将一些大口径安装在坦克底盘上,变牵引式为自行,并加以较厚的防护装甲,它当时被称为“强击炮”,可以打击坦克等装甲目标,也可以象坦克一样以直射火力打击步兵、掩蔽部等地面目标。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反坦克导弹的走俏。的发展势头日趋缓和,在西方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原有装备逐渐被淘汰。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复合装甲技术的飞快发展,又东山再起,其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轮式自行尤其引为瞩目。

    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用反坦克导弹取代了,还有一些国家则用自行机动性和防护性较差的牵引式。后者是坦克发展的新趋势,由于安装在轮工装甲车辆底盘上的自行的成本只有坦克的1/3左右。其机动性又远胜过其他反坦克兵器,所以它又有东山再起之势。自行外形与坦克很相似,但不象坦克那样注重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持的能力,而强调反坦克策力,因而在某些国家里它又被称作“歼击坦克”。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强击炮又有区别:“歼击坦克”火炮口径与坦克相近,装甲厚度和总重量一般比坦克大,炮塔多为固定式,比较笨重。

    功能

    是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的火炮。它的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强,大多数加农炮或无坐力炮类型。的弹道弧度很小,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

    特点

    是一种加农炮,具有弹道低、初速高、发射速度快的特点,主要用于毁伤敌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也可用于破坏野战工事,压制和歼灭有生力量和火器,可执行各种火力任务。

    按其内膛结构划分,有线膛炮和滑膛炮两大类,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按运动方式划分,有自行式和牵引式两种。自行式除传统的采用履带式底盘以外,研制中的大多考虑采用轮式底盘,以减轻重量便于战略机动和装备轻型或快速反应部队。在牵引式中有的还配有辅助推进装置,便于进入和撤出阵地。

    就火炮与弹药而言,和坦克炮无甚差异,大多系由同

反坦克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