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火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用于压制和破坏地面(水面)目标的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等。加农炮,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弹道低伸,适用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榴弹炮,身管较短、初速小、弹道较弯曲,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主要用于歼灭、压制暴露的和隐蔽的(遮蔽物后面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工程设施等。
介绍编辑
加农榴弹炮(简称加榴炮),具有加农炮和榴弹炮两种弹道特性。火箭炮,一次可发射一发至数十发火箭弹,具有发射速度快、火力猛、机动性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射击面积目标。迫击炮,初速小、弹道弯曲,主要用于歼灭近距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射击水平目标。各种在战斗中可构成直曲结合、远近结合的较完整的炮兵压制火力配系,压制和摧毁地面(水面)的多种目标。经过三十八年的建设,到一九八七年,人民解放军的地面不但数量比较充足,而且性能较好,品种齐全。
装备体制形成
据一九五o年五月统计,人民解放军装备有7个国家制造的近40个型号、14种口径的,共1.7万余门。其中绝大部分是战场上缴获的,小部分是自己兵工厂制造的。在1300余门山炮(旧时适于山地作战的一种轻型榴弹炮)、540余门野炮(旧时用于野战的一种加农炮)、570余门榴弹炮中,分别有60%、80%、40%是日本一九o五年至一九三六年期间的型号。其中有的炮是由几门炮的部件拼凑起来的。60—10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占火炮总数的82%,山炮、野炮占总数的14.5%,榴弹炮、加农炮只占总数的3.5%。其中口径最大、性能较好的,要数美国造的ml式155毫米榴弹炮,全军只有35门。地面炮兵侦察仪器,仅有一些旧杂式望远镜和为数很少的炮队镜、方向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一九五o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陆续进口和接收苏联4种加农炮、2种榴弹炮、l种加榴炮、l种火箭炮、l种山炮和4种迫击炮,共4000余门。这些苏式火炮,虽然有一些是三十年代未定型的,性能不够先进,有的还存在质量问题,但比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旧杂式火炮性能要好。与此同时,中国也陆续生产了一些火炮。到一九五六年底,人民解放军拥有82毫米以上口径的数量比新中国成立时增长1.68倍,其中122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增长4.3倍。全军已有70%的统一了品种、型号,观测指挥器材也初步配套,基本形成了步兵团、营、连以追击炮为主要装备,步兵师以上部队以加农炮、榴弹炮为主要装备的装备体制,从而迅速增强了陆军部队的火力。以一个步兵师装备的为例,新中国成立时,装备较多的师有:75毫米山炮、70毫米步兵炮、120毫米迫击炮各12门,81毫米迫击炮27门,60毫米迫击炮85门,共计148门。全师火炮一次齐射的弹丸重量为594千克。而一九五六年的步兵师则有:122毫米榴弹炮、76毫米加农炮备12门,120毫米迫击炮30门,82毫米迫击炮81门,共计135门。虽然少了13门炮,但增加了大口径火炮,其中12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就增长了2.5倍。全师火炮一次齐射的弹丸重量已达1070千克,最大射程增大近5000米。
更新编辑
一九五三年底至一九五四年初,在中央军委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万毅,根据中央军委领导人的意图,提出了在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自己生产解决武器装备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的安排,先后仿制成功82、120、160毫米迫击炮和122、152毫米榴弹炮,并及时投入批量生产,陆续装备部队。至一九六二年,部队装备的国产火炮已达到火炮总数的79%,旧杂式和进口的不少陈旧火炮基本被淘汰,师以上炮兵部队实现了摩托化。
一九六二年后,相继仿制生产的123、130、152毫米3种加农炮和152毫米加榴炮又先后成批装备部队。但是,由于国防光学仪器生产能力的建设没有与火炮生产能力的建设同步进行,致使炮兵侦察、测距、指挥等器材发展缓慢,造成了仪器不能与武器配套发展的状况。国产的炮兵仪器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开始装备部队,比火炮的发展大体上晚了十年。一九五八年,根据中央军委批准的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十年规划纲要,国防工业有关部门和军队科研单位开始设计新型火炮及弹药。同年十月间,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将主持召开常规武器专业组扩大会议,认真审查了有关单位提出的研制项目和方案。会后,总参谋部即向中央军委呈送了专题报告,计划试制新122毫米榴弹炮、几种口径的自行加农炮和几种射程的野战火箭炮等33顷新型火炮、弹药。十月底,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报告,并确定把野战火箭炮列为发展重点。从此,中国自行研制炮兵武器的工作便全面展开。
一九五九年一月十六日,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陈锡联上将在北京主持
压制火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