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郡主有毒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如何三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加他的中秋夜宴的事。

    而出逃那晚,明明赤吟他们先走一步,瑞安王若是一直监视,理应去追他们了,却偏偏一直盯着他,追上了他。

    那么,那般厉害的狼牙卫截杀,依旧叫他们活了,是不是瑞安王救了他们?

    德琮帝心里一直疑虑赤吟和瑞安王合谋,这番这么一想,心里也更肯定此事。

    他甚至觉得赤吟和赤重武此番回来,说不定就是为了和瑞安王里应外合的。

    而现在胡越大王子指名见赤吟,是不是也有鬼?

    德琮帝越想,思路越清晰。

    瑞安王谋反,赤吟不问他意见就自作主张给付成功和荣三定下了调令。

    而荣三定一带走二十万兵马,胡越就举兵进犯了,这是不是太巧了?

    德琮帝此时心里怀疑不断,将赤吟完全黑化,甚至忘了,当初明明就是他许给赤吟调令三军的权利的,不然,只凭赤吟一封信,又如何能调动付成功和荣三定?

    这般一想之后,他觉得一定不能让赤吟去长州见胡越大王子,若是去了,还不定会发生什么。

    但是又怕胡越大王子见不到赤吟。真的将长州百姓给屠杀了,到时候让他被世人谴责,因此,他将信给毁了,又将传信的传令兵给找了个由头灭了口。

    以后出了事尽管说自己并没有收到胡越大王子的信便是了。

    因此,众臣只知道胡越一举就攻破了长州,却不趁胜追击,不知道为何如此,竟停在长州没了动静。

    却不知,长州城里,胡越大军按兵不动,是在等德琮帝将赤吟派去。

    便有大臣上奏,奏请德琮帝将荣三定调回长州镇守,免得胡越长驱直入,大诏堪忧啊!

    德琮帝一见这上奏的大臣乃是兵部侍中孙大人,心里登时就是一阵阴风刮过。

    这个孙大人的妹妹,正是淮禧侯府二老爷的夫人。

    而淮禧侯和赤家是姻亲,一向唯赤家马首是瞻。

    这孙大人主张调回荣三定,在德琮帝看来,就是赤吟的主意。

    此时瑞安王正处于劣势,付成功和荣三定能快就能将靖州完全拿下,这个时候若是将二十万北府兵调走,岂不是给了瑞安王喘息的机会?

    赤吟这是看到瑞安王又危,故意如此的吧?

    德琮帝心下沉沉,脸色也不好看。

    “此时付将军和荣将军连连胜仗,很快就可以拿下瑞安王,解决这个内忧,到时候全力对付外患不是更好吗?若是此时调走荣将军,岂不是给了瑞安王机会?如此下去,两边都一直拖着,到时候大齐望风而动,大诏岂不是危矣!?”

    他盯着下面的孙大人,厉声道。

    孙大人立时懵了,似乎没想到平常一向温和的德琮帝怎么就在他说了调回荣三定之后就这么大反应?

    可是他觉得自己没有说错啊,若是不调回荣三定,难道还能继续从宿州调兵吗?那样才是给了大齐机会啊!

    孙大人向来是个耿直的性子,当即接着道:“皇上!胡越此番来势汹汹,听闻此仗只出兵五万就将我大诏十三万士兵打得闻风丧胆,若是二十万大军一齐压进,大诏堪忧啊!臣是觉得靖州这边,咱们占了优势,不如留付将军先压住一些日子,再从附近的城镇调一些守城的士兵过去,等荣将军回北边打退了胡越大军,再掉过头来对付瑞安王不迟啊!”在场的诸位大臣听着,个个都陷入了沉思。

    眼下看来,德琮帝显然是愿意先处理内忧,再对付外患。

    而孙大人的意思是先对付外患,再处理内忧。

    两厢意愿,在场大臣们的意见也是不甚统一。

    同意德琮帝的干脆就不说话,而觉得孙大人此举行的,纷纷站出来说话了。

    德琮帝一打量这些人,都是以席礼弘为首的,大多都是跟赤家交好的大臣,心里不由更为光火。

    德琮帝冷哼一声,振振有词道:“一国不平何以平天下?!先帝在位时就极为痛恨皇室血脉为争皇位头破血流!瑞安王身为褚氏后人,不安分守己,为国为家,反而谋逆!其心可诛!若是不能将他绳之以法,岂不惹敌国笑话?!连内忧都处理不好!我大诏又有何底气去对抗敌人?!我三军又何来士气?!”

    他此话一出,好些人都沉默了。

    可孙大人不退,略一思索之后,继续谏諫言道:“皇上,二十万虎门军,纵然付将军不能战胜,抵挡一时半会儿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可是胡越大军气势汹汹,仅剩的七万北府兵抵挡不住呀!若是此时不让荣将军速速回援,等胡越大军冲破长州,一切就晚了呀!”

    而孙大人这话也并没有错,二十万虎门军从牙门军手底下冲出来,剩不了多少,而瑞安王谋反只为了皇位,是绝对不会滥杀百姓的。

    若是杀了百姓,他谋反还有何意义?

    就算让他打败牙门军,杀到盛京来,到时候京师五万防卫,也是能够抵挡的。

    可胡越,那可是个吃生肉茹毛饮血的部族,若是让他们冲破长州,一路过来,烧杀抢掠,大诏百姓堪忧啊!

    为了百姓安危,是先处理内忧,还是对付外患,结果很显然。

    因此,站出来附和孙大人的大臣还是占了多数。

    “皇上,眼下大诏最大的忧患不是瑞安王,而是胡越啊!还望皇上三思!”这是臣相席礼弘说的。

    “臣奏请皇上下旨让荣将军带着二十万北府兵回援!”这是兵部侍郎说的。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接着,几乎整个殿中的大臣都站出来附议了。

    满殿都响着“臣奏请皇上下旨让北府兵回援!”的话。

    德琮帝坐在龙椅上听着,看着,将此时并没有站出来附议的几个大臣牢牢记在了心里。

    而除了他们的其他人,德琮帝在袖子下的手狠狠攥紧。

    待得众臣喊完停下来,德琮帝才慢悠悠的拍板道:“朕此生最为崇敬的人就是先帝,先帝曾言一国不平何以平天下,朕将这句话至始至终都牢记于心!所以,北府兵是万万不能回调的!”

    众臣一阵错愕。

    孙大人一愣之后,跪下来,叩首道:“皇上,还请皇上为了北边的百姓,三思再三思啊!”

    德琮帝闻言,瞪眼道:“怎么?朕还要孙爱卿来教朕如何三思吗?”

第一百六十七章:如何三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