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三章 农为国之本(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别是那些大鱼必须都要给抓出来,今天武太行和李道河就是来南江县看一看稻田养鱼的推广情况和实际效果。

    “是挺大的,这一块水田里的鱼普遍都挺大的,比刚才那块田里的鱼大多了。”李道河也抓住了一条鱼,只不过没有武太行的大,只有两三斤的样子,他将鱼顺手丢进了田边的一只大木桶,而在木桶的里边已经有了几十尾的草鱼,正在欢腾的蹦着,而且每一条都不小,普遍都是二斤左右的样子。

    “这一亩地的产量估计能有一百五十斤到两百斤的样子,之前咱们看的那块稻田,一亩地充其量也就只有三四十斤的产量,那小鱼还没有我的巴掌大,自己家里吃都嫌刺多,更不要说是出去卖了,看来同样是一个村子的,各种条件也差不多,可这产量差距还是会很大的啊。”武太行也将那尾大鱼丢进了木桶,然后一边继续向前寻找下一个目标,一边和李道河说道。

    “老百姓还是目光短浅啊,之前那块田里的水稻产量也不高,我估计还是老百姓将衙门里支援的豆饼都挪作他用了,看来咱们需要想想办法啊。”李道河虽然没有继续深究,可是却并不难猜,豆饼这东西虽然经常充作废料和鱼饲料,可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老百姓更喜欢用来喂猪喂鸡,或者干脆是磨碎了参在粮食里边吃了,在他们看来就那么抛洒在稻田里实在是太过浪费了。

    “咱们的肥料厂也建的差不多了,今后东北的豆饼和进口的磷肥(鸟粪)等东西会被粉碎,然后一起发酵处理后再出售,这样老百姓就不会把这些废料挪作他用了,再就是饲料,咱们在上海建了一间加工厂,从东北运来的豆饼,美国运来的陈化小麦,还有上海本地收购的鱼虾蟹会被制成附和的颗粒化饲料,然后再运到广元来,老百姓拿不准是什么东西,估计也就不会再把东西给吃了吧。”

    武太行说话的时候也很无奈,山区的老百姓苦啊,为了吃一口饱饭,什么都能下肚,更不要说是高能量的豆饼了,不要说是现在的老百姓了,根据武太行的回忆,一直到八十年代,在东北的一些区域还是有老百姓吃豆饼,你很难想象,八十年代的东北:人均gdp和日本差不多,工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爆棚的地区,还有人吃那种东西。

    “慢慢来,不着急,相信只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上来了,这种事情也就会少了,不过咱们这样一直补贴农业,人民银行能够撑得住吗?”虽然现在有一些问题,可是对于保宁府农业的发展前景他还是很有信心的,他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武太行无法支撑对保宁府农业发展的持续支持。

    “没事儿,其实在水利体系完善了以后,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地方就不多了,现在老百姓手里的粮食都能卖一个不错的价钱,苛捐杂税也少了,腰包也渐渐的鼓起来了,也就有更多的钱用于生产,就好像这鱼吧,咱们的衙门向老百姓敞开了进行收购,价格也非常的公道,一亩地等于出了两亩地的收入,相信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边,也知道好歹,下一茬的时候就会用心很多的。”怎么促进农业的发展,关键还是引导,你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就会用心思,目前即便是用了各种手段,一幕水道的产量也就三四百斤的样子,可是像现在这样一亩地能出一百斤左右的大鱼,能卖上几百斤稻子的钱来,相信老百姓不会不动心的。

    “也就是你,舍得给部队吃啊,几万部队,每天是各种鲜鱼、熏鱼,腌鱼换着花样的来,加上罐头厂和鱼粉加工厂的需求,这才堪堪能够消化的了这么多的淡水鱼,换成几年前的话,如果是老百姓每亩稻田能出几十斤鱼的话,还真的就只能是留着自己吃,根本就卖不出去。”虽然现在看来稻田养鱼的前景似乎不错,可是李道河清楚,如果没有武太行的支持的话,保宁府的稻田养鱼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现在的局势越来越乱了,这些军队是咱们安身立命的本钱,给他们吃好点穿好点也是理所应当的,没听说嘛,段祺瑞在成都都当起媒婆了,愣是给手下大大小小的军官娶了一堆的老婆,说白了目的还不是为了笼络部队?”如果不是担心目标太大的话,武太行都想再征召一百个营的巡防营进行训练,所以对于现有的部队他是丝毫都不觉得多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百姓怕是又要遭罪了啊。”李道河看着眼前辽阔的农田,闻着泥土和水稻混合的香气,感慨的说道。

    “苦难,煎熬,牺牲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尽可能的努力缩短这个进程,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所以必须去面对!”武太行语气坚定的说道。

    ——

第五百三十三章 农为国之本(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