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三章 飞行的小狗(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飞机发动机,如果有可能的话,咱们是不是可以进口一批试用一下?”冯如自然是知道现在制约这种新式飞机性能发挥的就是发动机,而现在川北重工和飞行器制造公司联合试制的新式发动机又屡屡无法达到稳定的功率输出,所以便提醒购买国外的发动机来应急。

    这个时代欧美的航空业只能说是刚刚兴起,一家家小作坊一样的工厂穷的叮当直响,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说什么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一说,只要是有人出钱,他们是什么都可以卖,而且从目前的川飞1型发动机(63马力,仿制格诺姆发动机)的情况来看的话,自制制造的发动机成本却比进口的要高上很多,如果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的话,还是进口更合适一些。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可靠,就好像咱们的初教1型吧,性能比起禁卫军装备的法国飞机来确实是先进,但是却先进的有限,咱们费劲巴拉的建工厂,培训工人和技术人员,又做了大量的实验,花费了海量的资金,最终搞出来了自己的初教1型来,换算一下成本的话,或许比那家法国飞机厂的总资产都要高,可是先生却不会说我们这是在浪费,因为咱们有了自己的工厂,锻炼了自己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积累了相当的技术资料,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最关键的东西,咱们必须要可以自己生产,哪怕是性能差一点,也要用咱们自己的发动机!”在这个问题上武太行还是很坚决的,发动机,后世对于中国航空界而言可是近乎于魔咒一般的东西,自己是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再一次重演的。

    “大人说的是,谁有都不如自己有,若是有一天飞机真的能够在战争中起到巨大作用的话,相信不管是欧洲人还是美国人都不会再任由先进的飞机发动机流入咱们手里边的,就好像现在各国的军舰用发动机技术一样,没有一个国家不将其视为自己的禁脔。”冯如点头,武太行的远见是他最佩服的一点,他相信能够将眼光放的如此之远的武太行一定会为中国的航空也发展做好一个全面而完善的布局的,而自己只要做好一个合格的执行者就好了,即便到了有一天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也要极可能帮助武太行发掘出能力足够的人,然后将自己的事业继续下去,让航空业成为助力国家崛起的支柱。

    “本官会联络军机处,让侦知司在美国的人了解一下先生说的那种发动机,如果可以的话,咱们就先进口十台,咱们拿回来研究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什么新的技术和材料可以用于咱们的一百马力发动机的制造。”材料,又是该死的材料,按说借助这运五发动机为蓝本,自己完全可以帮助冯如设计出更好的发动机来,毕竟运五上的发动机应该已经将螺旋桨时代几乎所有的新技术都用了上去了,可是后来才发现,因为材料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就算是将运五的发动机直接交给技术人员复制都是做不到的。

    因此想要研究出更好的发动机来,必须要在材料上取得突破,一方面是研制出新的材料来,另一方面则是要从现有的材料中发掘出最适合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材料,而自己的那台运五发动机也只能是提供一些设计上的新理念罢了,武太行觉得想要彻底的吃透那台发动机的技术对川北重工和川北飞行器制造公司而言最少也要到大战的末期。武太行有时候真的后悔自己不是研究工业史的,咱们就不记得几位材料学大拿的名字,到时候从国外挖人也好强人也罢,总有个目标不是?

    “大人,那是不是可以将咱们的发动机目标功率稍稍的降低一些,从六十马力一下子上升到一百马力,这个跨度实在是有些大,目前川北重工那边试制了十台发动机,其中最长的无故障运行时间也不过十个小时,根本就达不到装机的标准,照这样下去的话,我实在是拿不准什么时候才能搞出成熟的发动机。”冯如继续提醒,现在的这种战斗机,完全是出于一种小马拉大车的状态,就这样让这种飞机投入现役,实在是让冯如有些堵得慌。

    “目标不变,不过本官会通过俄国人从彼得堡请几位发动机和材料发面的专家来协助你们来搞这款发动机,相信会加快研究的进度的。”虽然现在川北重工和川北飞行器制造公司有不少的德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但是这些人的技术水平只能算是大众水平,指望着这些人来解决一些尖端的技术问题显然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必须要引入外援,而盘点了自己手中的资源,武太行觉得现在情况下他最可能引入的还是俄罗斯的一些专家。

    ——

第四百六十三章 飞行的小狗(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