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蔡锷的震撼(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五十九章 蔡锷的震撼(下)
宣统三年(1911)六月一日夜川北广元县衙
当然蔡锷也清楚,以目前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国内形势来看,禁卫军想要迅速扩充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没见扩充了六镇禁卫军就已经逼得陆军部不得不大幅缩减其他部队的开支了吗?若是朝廷真的继续编练更多的禁卫军的话,怕是北洋六镇不用袁世凯出头,下边的那群骄兵悍将就受不了了,不过即便这样,川北重工也是护国公那五掌控禁卫军,护卫直隶的底气所在,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弹药,又有朝廷的大义和财政支持,禁卫军就可以对北洋军形成巨大的压力,迫使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国内目前的局势可以说是非常微妙的,北洋和禁卫军现在已然是形成了一种均势,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袁世凯和那五都不敢轻易的打破这种均势。可是以袁世凯的才智也不难看出现在这种均势背后的危机,朝廷无疑是更相信以旗人为主组成的禁卫军,并且已经开始了对北洋团体近乎温水煮青蛙一般的扼杀,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洋团体对禁卫军指挥越来越处于劣势,要不了几年,就会完全被禁卫军所压制,到时候怕就是朝廷借机彻底掌控北洋六镇的时候了,真的失去了北洋六镇的话,袁世凯会是怎样的下场?须知现在不管是太后还是摄政王可都还记得当年德宗朝的一宗宗旧事呢。
蔡锷使劲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远在京师的那些个斗争与尔虞我诈,作为一个军人,他实在是不愿意过多的参合到这些事情中去,就好像当初他同情革命党人,希望改变国家的面貌却一直拒绝配合革命党人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政权的原因所在,熟读史书的蔡锷很清楚,古今中外,没有哪一场的暴力革命不是以人民的伤痕累累而为代价的,清王朝是腐朽的,是没落的,可是革命党人呢,虽然他承认革命党中有大量的有识之士和热血青年,可是却也不乏野心家和投机分子,更是和日本人勾连不清,指望着这些人来挽救国家,挽救民族危亡是肯定不可能的。
或许有一天,当武太行的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的就可以走出保宁府,走出四川,借助护国公那五的影响力和威望来改变这个国家,不管是封建国家亦或是资本主义国家,只要是老百姓都能够像川北这样安居乐业,这样生活富足不就可以了吗?自己一直探求的国家富强之路的根本是什么,还不是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吗?
在这里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徭役厘金,更没有土豪劣绅和欺压百姓的官员酷吏,老百姓能够吃得饱,能够穿得暖,能够受教育,可以享受完善的医疗和交通体系。想种地的话有农技指导,有农业贷款,有减租减息,还有保护价收购。想经商的话政府有减税免税的相关政策,更有各种针对性的转向扶持资金,甚至连水师都在为商船队提供免费的护航服务。想要开厂就更简单了,保宁府自己可以生产很多种类的轻工业机械,而且从厂房到机器,再到工人和销售渠道政府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只要是你勤劳肯干,再有一定的固定资产或者资金,想在保宁府开办企业赚钱实在是不要太容易了。
蔡锷曾经接触过一间小纺纱厂,一台蒸汽机,十几台机器,纱锭也不过几百的样子,可是其投资成本和利润率都比上海的一些大工厂更有优势一些,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一间工厂就可以养活几十人,让几十个家庭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同时每年还可以为政府创造上百银元的税收,而这样的小型纺纱厂在整个保宁府的保有量就达到了数百家之多,纱锭数量近三十万,要知道现在整个国家的发达地区纱锭数也不过只有八十多万的样子,而且就是这八十多万纱锭的里边也还有大量是属于外国资产,算不得是咱们国家自己的。
这还仅仅是棉纱一项上面的成就,还有诸如毛纺织,棉纺织,面粉,小机械,小炼焦,小化工,小造船等诸多企业,每一个行业的规模都让人咋舌,如果算起工业总量的话,小小的保宁府怕是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已经赶上了有着东方巴黎美誉的大上海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上海的那些工人活的绝对没有川北的这些工人更
第四百五十九章 蔡锷的震撼(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