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保路风云起4[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二十三章 保路风云起4
宣统三年(1911)五月十九日夜湖南长沙巡抚衙门
“祖庵啊,你的话说的不错,老夫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毕竟老夫也年轻过,当年也曾激昂江山挥斥方遒,想要以一己之力治好这个朝廷的沉珂,可是事情没有那么容易,也急不得,咱们首先要让局势稳定,只有局势稳定了才能够做事情,才能够让朝廷一点点的改变,现在朝廷已经有了内阁,那下一步离国会还会远吗?不要着急,一步一步的来,大清国的宪政早晚都会实现的。”杨文鼎语重心长的劝着谭延闿,可心中却也打了一个问号,不知道自己今生还有没有机会看到大清国颁行宪政的那一天。
“内阁?抚台大人就不要说笑了,京城的那个也能称作内阁?现在连街上的乞丐都知道大清国的内阁全都是皇族,简直和几百年前的‘八王议政有的一拼,那哪里是什么新政,兼职就是历史的倒退,所谓内阁,不过是朝廷掩耳盗铃罢了。”谭延闿嗤之以鼻的说道。
“朝廷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摄政王根基太浅,夹袋里能用的人又太少,只能听任宗室的那些人挑动,这才有了皇室内阁一说,不过祖庵啊,你总要给摄政王一个学习成长的时间吧,谁也不是一下子便学会了所有事啊。”杨文鼎其实也认同谭延闿的说法,只是作为他这个身份却不好在谭延闿面前表露的太直接。
“若是在盛世之时的话,咱们固然可以等着摄政王一点点的成长,甚至等着皇上长大亲政,国家只要有抚台大人您这样的忠臣干将在就不会乱,可是现在不行啊,主少国疑,内忧外患,江山社稷倾颓只在朝夕,在这样的时候,摄政王却如此这番,如何能够慑服朝野,如何能够疏导民怨,这是玩火之道,摄政王这是在玩火!列强和革命党这个月估计做梦都会笑醒的!”谭延闿是立宪派,主张增加地方权益,甚至希望将来能够通过国会选举的方式实现其个人的政治理想,尽最大可能的限制皇权,可是作为一名有着政治远见的政客,他却并不赞同暴力革命,因为他清楚,暴力革命固然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却也会让这个国家更加的虚弱,老百姓流更多的血。
“可即便如此,咱们也不能像革命党那样,帮日本人的忙吧?祖庵,以你的聪明应该也觉出了此次事件中一些别样的意味了吧?”杨文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算是一定程度上认同了谭延闿的想法,可即便如此又能如何?立一个年长的君主?那新君能容得下太后?能容得下先帝的胞弟也就是现在的摄政王吗?最关键的一点是怎样保证新君不对慈禧太后几十年间的施政进行清算?
“抚台大人,当着您的面下官也不说那些虚的,这次的事情,下官确实知道一些,但是下官可以肯定,官民士绅,学生教师们都是抱着一腔热血参与到游行中的,他们只是想让朝廷接纳我三湘子弟的请求,只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权益,绝对没有要勾结革命党或是倭寇祸乱国家的意思!”虽然白天的事情得到了和平解决,可是谭延闿现在却担心杨文鼎会因为在游行队伍中有大量革命党的缘故对参与游行的人员实施迫害,要知道很多事情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都已经无法解释了,只要杨杨文鼎愿意,甚至都可以将一顶私通革命党的帽子戴在他的脑袋上,而且朝廷方面也一定会认可杨文鼎的做法。
“祖庵,你的话老夫相信,你父亲当年也是我大清国的擎天柱石,就算是谁和革命党有干系,你也是不可能的,可现在的问题是,今天抓住的那些人可都是真的革命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携带了武器,如果不是今天老夫及时的抽调新军进城的话,怕是他们就得逞了,一万多人啊,一旦闹起来的话,可不是死几个人伤几个人的事情了,怕是整个长沙城都会遭殃,到时候难保这长沙就不会成为第二个广州城,到时候战火屠戮,死的最多的还不是咱们的父老乡亲,若是让逆军有机会和湘南桂北的逆军合流,席卷东南怕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啊。”杨文鼎担忧的说道。
“可也不能因噎废食吧,难道因为担心革命党闹事我们便什么都不做了,就任由朝中的那些人任意胡为?如此一来,怕是国家还没亡自革命党就被那些人给卖完了,盛宣怀这一次敢用铁路抵押贷款,下一次就敢用紫禁城抵押,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谭延闿痛心的说道。
“盛宣怀这几年也是愈发跋扈了,铁路国有这等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决计不可轻动的,他可倒好居然妄图一次性解决全部的商办铁路,痴心妄想,简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老夫已然上书弹劾他了,这一次朝廷无论如何都要给一个交代!”杨文鼎赞同铁路国有,但是却不赞成盛宣怀如此急切的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这才几天的时间,便达成了借款协议,仓促之间,国家权益难免得不到保障,也极容易激起民变,按理说盛宣怀不应看不到这一层,可现在这么做了,就让杨文鼎很怀疑这背后有没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在四国银行团和邮传部签署的那份漏洞百出的借款协议的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利益纠葛?
“四国银行团寻求借款给朝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长的时间都可以拖过去,偏生现在却快了,大有紧急借款的架势,难道仅仅是因为朝廷现在的财政状况一塌糊涂,下官是打死也不同意的,朝廷掌握着大清银行,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超发一点纸币应急就好了,何至于此啊。”谭延闿附和。
清政府的大清银行可比后世的“x民银行”靠谱多了,发行纸币的时候一贯都是九成的纯银准备金支撑,信誉那是杠杠的,以这种信誉状况,向社会透支几百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朝廷肯用一些权益为大清银行背书发行国债的话,上千万两也不在话下,可大清国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明明自己就能搞定的事情,却偏生喜欢将权益让给外国人,这让谭延闿
第四百二十三章 保路风云起4[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