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四章 麦德森机枪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往嘉陵江边的靶场走去,这东西别人说的多好其实都没有用,最终还得看自己的感觉,所以他决定亲自试射这种机枪。

    ——

    来到川北重工的试枪靶场,武太行在徐德庆的指导下开始了试射,采用不同的射击方式,一连打了差不多二十个弹夹才罢手,而此时机枪的枪管也已经开始烫手了,虽然已经无法继续射击了,可是能够连续打六百发的子弹已经让武太行很满意了,毕竟在真正的战场环境中,一挺机枪能够连续打二十个弹夹的机会其实并不是很多,而且下一步这种机枪是要配备可更换的备用枪管的,到时候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从武太行自己的感受来看,这种机枪虽然有些复杂,可是工作起来却相当可靠,故障率很低。射击时枪管后坐,使受弹器旋转,将枪弹左移至进弹口,再由推弹杆推人弹膛。退壳机构为拨壳式,枪管后退使拨壳挺下端与机匣退壳面相撞产生回转,上端将弹壳从膛内拨出,并从下方滑出枪外。其枪管和枪机在运动中始终保持联接,但运动方向不一致。由机匣导板上的曲线槽控制枪机上下摆动,完成开、闭锁动作。

    而且因为弹夹并不在枪的中轴线上,所以对射手的瞄准影响不是很大,这显然不是后来一些轻机枪所具备的,射速相对慢一些,可是在实战中其实影响不是很大,就好像后世所熟知的苏俄德普轻机枪,采用的就是固定中速射击,可却也是一款非常成功的轻机枪,现在唯一需要检验的就是这种枪械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的表现了,不过对此他的担心并不是很大,虽然一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这种机枪的名字,可是作为一种能够在后世中国服役几十年的机枪,这种机枪一定是经受住了考验的。

    不过武太行也有自己的纠结,那就是在轻机枪的选择上他一直都希望能够搞出后世g34或者g42那种的通用机枪来,毕竟那个才是潮流发展的方向,可问题是对于自己的构想,德国专家却是一致表示在目前的工艺和材料条件下还很难造出那样精致的机枪,想要一点点的积累并搞出这样一种机枪最少也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可自己的部队真的能等上十年再装备轻机枪吗?

    又换了一挺机枪,进一步的检验了这种机枪的子弹散布、射击精度、威力、穿透力等诸方面的指标,武太行基本上可以肯定,虽然这种机枪不是一种出类拔萃的武器,可却也是一种性能非常平衡的武器,是非常适宜军队装备的一种轻武器,最起码在目前阶段,他还找不到一种比这种机枪更合适的轻机枪。

    和一战前后的其他机枪相比,柯尔特“马铃薯挖掘机”重41公斤,哈奇开斯1897型机枪重268公斤,伯格曼10机枪重158公斤,刘易斯机枪重118公斤,眼前这种空重只有9公斤多一点的机枪显然是当之无愧的真正轻机枪,虽然目前好像还没有轻机枪这个概念。

    在武太行的要求下,川北重工又对这种机枪进行了几项复杂条件下的射击实验,尘土、脏水、泥浆、砂砾,抽调用来实验的四挺机枪在一系列的实验过程中只出现了两次故障,而且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便得到了排除。在枪管寿命方面,用作实验的机枪在连续打了38个弹夹之后发生了炸膛事故,不过这个数字已经足够了,要知道在战场上还没有哪一个副射手能够背负这么多的子弹。

    而如果在射击的过程中使用冷水或者湿毛巾作用枪管则可以有效的延长射击时间,这种做法固然对枪支的伤害很大,可是在实际的战场环境中,这种情况的发生却也是常态,最终,那挺机枪坚持打了差不多80个弹夹才最终炸膛,而在炸膛的时候,枪支的射击精度已经很低了,可以说长时间的连续射击和野蛮降温已经毁掉了这根枪管。

    最终,坚定决心的武太行给川北重工下达了死命令,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在今年的十月份之前完成这种轻机炮的改进定型,年底前最少要生产出一千到一千五的轻机炮以供部队装备。他要在1911年结束之前让自己部队的步兵火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想到自己的部队在不久之后会轻重机枪冲锋枪齐全,他的嘴角就忍不住的上翘。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当天晚上,武太行才弄明白那几个广州技师所说的那个拗口的名字,也弄明白了这种机枪的来历,原来就是丹麦生产的一种“神枪”——麦德森轻机枪。

    ——

第三百四十四章 麦德森机枪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