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内部整顿中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三十九章 内部整顿中2
宣统三年(1911)三月八日广元县衙
大厅里这会儿只剩下了李道河和武太行两人,气氛也缓和了不少,相邻而坐,一边喝着清茶,一边闲聊着,哪里还有一点之前紧张压抑的气氛,在这保宁府里,怕是再没有哪个广元能在武太行的面前如此坦然了。
“巡警局那边确实有些不像话,可卞柱子也有他的难处,管着这个保宁府的巡警,不可能事事都掌控得住,他还是要靠下边的人的,摊子太大,自己的人还是不够用啊。”李道河劝道,现在他已经是武太行一系的绝对元老了,所以这在说话的时候也随便许多。
“事情多,人手少,忙不过来啊,这怕是还要劳累哥哥了,我这边已经向朝廷上了折子,请辞保宁府同知一职,以后这个职务就由哥哥担着吧,至于这广元县令则还是要让哥哥兼着,毕竟这地方是咱们的根基所在,交给别人本官不放心啊。”武太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根据情报处从京城传回来的情报来看,最近北洋团体似乎正在酝酿抨击自己总览军政大权,为害川北。虽然像这种事情最终肯定是不了了之,可是在今年这种大局势下,武太行却不想外界过度的关注自己和保宁府,所以便提前上了一道折子,让李道河接手自己的保宁同知职务。
“大人,这不好吧,毕竟下官才刚担任县令一职没有多久啊,而且不经过总督衙门直接由京城那边下条子任命官职似乎有些不妥吧?”李道河倒没有推辞什么,毕竟现在武太行保宁同知的那些公文其实都是自己在处理的,他担心的则是和总督衙门之间的关系,虽然现在以武太行的实力完全可以凌驾于总督衙门之上,可是双方之间的关系搞僵了始终是不好的。
“无碍的,阿玛那边会和赵尔巽打招呼的,这点小事情赵尔巽还不至于和咱们一般见识,须知光是他设在嘉陵江上的那几个关卡这一年的税收可就抵得上成都府了。”武太行蛮不在乎的摆了摆手,因为羌民暴乱的缘故朝廷免了保宁府的税收,可是保宁府的大发展却给四川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各地抽取厘金的关卡收入大增。
“听说段祺瑞最近在川南折腾的不轻啊,春耕也恢复了,山民也赶了出来,还分了无主的田地,征募了不少的外省难民,这样下去的话,过几年怕是很难制衡啊。”李道河的意思是让武太行继续拉拢赵尔巽制衡段祺瑞,而不能让段祺瑞争取到赵尔巽。
“好啊,恢复生产是对的,不管什么时候,老百姓总是要吃饭的,川南被程德藩祸害的不轻,正需要休养生息,段祺瑞这样做也是应对得当,也难为他了,要收拾这么大的烂摊子,还要对付南边风头正盛的程德藩。”武太行自问若是自己在川南的话,在拥有同等资源的前提下也未必能有段祺瑞做的好,这纵横民国政坛几十年的大佬可不是孙大炮那种空谈之辈能够比拟的。
“大人难道不担心川南那边一旦恢复之后,段祺瑞会挑战大人在川北的控制力吗?毕竟现在段祺瑞可还挂着十七镇统制的职衔呢?”李道河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人家段祺瑞那是你正经八百的上司,你咋好这么不鸟人家呢?
“若是段祺瑞能有三年的时间经营川南的话,我还真的会忌惮他几分,毕竟人家背后杵着北洋那棵大树,可是现在,怕是他连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咱们有什么好担心的?”武太行是有自己判断的,现在的国内局势已经隐隐的开始不稳,就算是今年之内不发生辛亥革命,袁世凯迫于禁卫军的压力也是会把段祺瑞调回北方。
“这样最好,段祺瑞果断拿下娄山关给他加分不少,听闻很多人在叫嚷着要调动十七镇主力南下,一举歼灭程德藩所部逆匪,若然这一提议被摄政王和皇太后允准的话,咱们的三十五协可就要危险了。”李道河提醒。
“太后或许看不清,可咱们这位摄政王可不糊涂,十七镇保持现在这种状态还好,若是真的全部被段祺瑞掌握的话,这西南五省之地还是朝廷的吗?到时候怕是就成了北洋的后院了,所以段祺瑞能在川南待长了就不错了,惹急了摄政王,说不定都能把他调到打箭炉以西去。”
“打箭炉西边的局势确实有些不稳啊,英国人正在拉萨不断的活动,听说不少人都动心了,藏兵中的一些部队也开始换装英国人提供的新武器,如果不是咱们在拉萨还有一些驻军的话,怕是天就变了。”李道河的话语中充满了忧虑,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官员,他的守土意识还很强烈的。
“哥哥,你说有机会的话,我保你带兵进藏一次如何?”武太行见李道河的语气中满是忧虑与向往便提了一嘴,封建文人和现代文人不一样,这些人是渴望军功的,就好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人,虽是文人却都是战阵猛将,诗书持家却以兵法立世。
“若然有机会的话,属下还真的希望能去一次藏地,能够为国家戍边建功,也不旺十年寒窗之苦,大人也说过,越是国家危难之际,就越是需要我们能够站出来吗?”被武太行这么一勾引,你别说,李道河这心里边还这有些动了,以前是自己没背景,没机会,可现在不同了,自己俨然是武太行系统的中坚元老,既然如此,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追寻一下自己的梦想呢?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内部整顿中2[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