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钢铁之雄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常的笃定,开玩笑,王宠佑给自己做钢厂经理啊,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情呢。

    在后世王宠佑有着“中国矿藏之父”的称号,资深冶金学家。世界最早的锑冶金专家。他先后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深造,获硕士、博士学位。可以说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史上最牛逼的人物之一,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怀着满腔热血回国之后却并没有得到一展才华的机会,而是被安排到农工商部做了一名无所事事的闲职主事。

    后来武太行筹办“川北煤炭局”,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搜罗各种人才,当时想着是不是能够请到这尊大神来给自己这座小庙“指导”一下,可是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居然就在北京城混吃等死。这哪里行啊,这分明是对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严重不负责任嘛!于是乎,在武太行的运作下,王宠佑成功的“触怒”了农工商部尚书载振,随即被发配到川北煤炭局听用,就这样,武太行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得到了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大牛。

    “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尽心竭力的将这座钢铁厂建成整个大清国最好的钢铁厂!”王宠佑这段时间在保宁府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东西,此时此刻的他丝毫不怀疑眼前这位比自己还年轻的大人有发展中国钢铁工业的雄心壮志。

    “不着急,慢慢来就好,这座钢铁厂对本官而言一方面是要生产急需的钢铁,另一方面则是培养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大清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只靠着一座汉阳铁厂来支撑国家钢铁工业的门面,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的工厂,而相比工厂,人才才是我们最大的短板,所以本官希望佐臣兄将人才培养放到和钢铁生产相对等的位置上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武太行并没有打算在南江或者是川北大规模的发展钢铁工业,因为不管是南江县的磁铁矿储量还是嘉陵江水道的运输能力限制都注定了不可能在这里布置具有战略意义的钢铁集群,所以南江钢铁厂只是初步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才培训的基地罢了。

    “大人英明!只可惜我大清国能够如大人一般英明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否则的话汉阳厂里边也不会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的外国工程师了,这实在是一种耻辱啊。”王宠佑点了点头,不无感慨的说道。

    “咱们和汉阳厂比不了,川北钢铁厂一年只能生产三万吨生铁,两万吨钢锭和一万吨的钢铁,可人家汉阳厂一年可是能生产七万吨的钢材和五十万吨铁砂,差不多是咱们十倍啊。”武太行有些酸酸的说道,虽然张之洞的汉阳厂这些年来一直磕磕绊绊是非不断,可他却不得不承认,自己想要迅速的追上汉阳厂还是很有一定距离的。

    “七万吨钢材,五十万吨铁砂,也只不过是一堆数字罢了,七万吨钢材里有多少合用的,五十万吨铁砂里又有多少干脆是使用劣质生铁充数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可是咱们川北钢铁厂的产出品质却是可以绝对保证的,前几天炼钢车间试炼产出的炮钢品质就很好,丝毫不逊色德国克虏伯工厂的品质,这一点不要说汉阳厂,就是日本矬子也做不到。”王宠佑多少有些激动,来到保宁府之后,他一开始对武太行搞出的数百座土高炉和简易平炉嗤之以鼻,认为这样靠着土办法和数量是发展不起大清国的钢铁工业的,可是很快,当他见识到这些小冶炼生产出来的钢铁种类和品质之后就不敢这么想了,特别是几天前,钢厂的第一座平炉试运行,使用的就是小高炉产出的生铁,结果炼出的炮钢品质出乎意料的好,让他都有些怀疑那些德国人是不是用进口的钢锭替换了,一连炼了三炉这才真的相信。

    “知道本官为什么明知道用那些小高炉和简易平炉炼钢不划算还不肯停掉那些炉子吗?”武太行一边走在一块块刚刚出水还滚烫着的铁锭边,一边问王宠佑。

    “因为大清国需要钢铁,没有钢铁就没有工业,更不会有国防,大清国的发展也不能等着一座座的新式铁厂建起来。”王宠佑回答。

    “是啊,本官等不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更加的等不起,只要我们有了足够的钢铁,我们就一定有机会重拾这个国家昔日的荣光与尊严,佐臣兄,拜托了!”说话间,武太行深深的给王宠佑深深的作了一揖。

    ——

第二百九十三章 钢铁之雄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