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布局东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制造伪钞的事情啊。”沈不收为难的说道。
“这有什么困难的,多成立几家商号,将物资从东北弄出来,然后销往其他地区,换成便于运输的物资或者银钱不就得了,不说别的,东北的肥料在美国可是供不应求,据说咱们东北的大豆豆饼给果树喂上一次十年都不用再施肥不说,产出的果子不管是个头、产量还是口感都非常之好。”武太行这也是后世的经验之谈,记得当初去加州履行的时候参观过一个高中同学家的农场,就见过很多上百年的果树,由于使用的纯天然肥料而且照料得当,所以仍旧保持着很高的产量,据说这其中就有使用东北豆饼的功劳,当然,在咱们国内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榨完油的大豆都制成豆浆粉、豆奶粉和其他豆制品了,哪里会用作肥料啊。
“大人,我插一句,其实日本陆军省调查课也是做着相关的工作,棉花、煤炭大都销往日本本土和清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肥料销往美洲,木材运回日本和朝鲜造船,粮食,特别是东北大米被囤积起来,专门供应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日本移民和军队,这样操作下来,假钞转了一个圈,就变成了真金白银回到了陆军省,然后陆军省再用这些向欧美采购各种技术装备和关键原材料。”穆大郎在征得武太行允许的情况下将日本陆军省的做法简单的介绍了一番。
“是啊,廉价的中国土棉到日本的纺织厂里转一个圈,就变成了优质的棉纱和坯布,运到大清来,一边换回大量的白银,一边又打压了英国纺织品在中国的市场,一举两得啊。”听着听着武太行响起了后世一部名叫《大染坊》的电视剧,日本人的经济侵略其实一直就没有停息过,甚至已经渗透到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里。
“大人,情报处已经取得了日本最新式纺织机的全套图纸,用不了多久,咱们的工厂就可以制造出能够纺织我国土棉的机器来,到时候咱们可以直接在保宁府或西北其他地区建立自己的纺织厂,陕甘宁一带出产的土棉就可以直接变成棉布行销全国了。”提到情报处取得日本新式纺织机图纸的时候,沈不收的语气中难以掩饰的夹杂着一丝自得,你别看武太行成天好像什么都明白,可是纺织机这种东西武太行是一点都摸不到门道,而德国和俄罗斯的纺织设备在大清又水土不服,不得已,只好降下身段来向日本人“学习”。
“很好,让那些德国人不要每次一看到日本人制造的东西就说是‘垃圾,不管工艺怎样粗陋,设计上多么的讨巧,只要能用咱们本国的原材料生产出优质的棉布不就好了,小日本子国内的那些纺织厂,每年从咱们大清赚回去的白银都数以千万计,这种情况绝对不能继续下去了!”武太行非常坚决的说道,其实在现阶段日本最主要的对清出口产品就是棉纱和棉布,如果武太行能够打击日本的纺织产业的话,势必会极大的冲击日本脆弱的工业体系,这对整个国家的战略都影响巨大。
“大人教训的是,那些德国人哪里有那样的眼光啊!”沈不收鼻子里发出了轻轻的“哼”声,他很看不上德国人的高傲和英国人的眼高于顶。
“德国人说的也没错,日本人的东西,技术上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唯一可取的就是其一味讨巧的设计风格,说白了就是用一堆二流甚至三流的东西造出可以使用最起码在某一方面是一流的设备,这样在短时间之内还算可以,可这样永远也不可能造出真正一流的东西。”武太行轻轻的摆了摆手指道。
“要不怎么叫小日本子呢。”沈不收附和。
“总之东北的事情一定要抓紧了,早一天,国家的血液就少一些留向日本,不能让我们国家的资源成为建设日本的基石!”武太行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首熟悉的歌谣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布局东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