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战云密布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战云密布3

    宣统二年(1910)十月四日晨北京庆亲王府

    载沣是含着泪水离开紫禁城的,怀中那枚小金印在他看来简直犹如千钧之重,大清国的命脉第一次交到了他的手中,他知道,此时此刻,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陪着那五一路走下去,要么就是让大清国安然的度过这一关,要么就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祭奠大清先祖的宗庙。

    几乎就在载沣离开紫禁城的同时,军机处侦知司来自伦敦的情报也在第一时间到了,和朱尔典预料的一样,英国国会一致同意对大清采取强硬措施,并授权英国太平洋舰队及远东驻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采取军事行动,以维系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权益与尊严,同时,授权政府启动部分紧急国防预算,以应对随时可能扩大的战争。

    很显然,英国人并没有因为正在欧洲进行的军备竞赛而有所顾忌,恰恰相反的是,部分英国政客似乎还希望能够通过一次完美的战争胜利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军事存在,以震慑蠢蠢欲动的德国人和奥匈人,自始至终,骄傲的大英帝国就从来没有考虑过战争可能会遭受到失败,更没有考虑到清政府可能的反弹。

    收到情报的载沣没有回府,而是径直前往陆军部衙门,因为此时陆军部尚书荫昌和护国公那五等人都在那里,正在协调直隶地方的驻军总动员,虽说荫昌和北洋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但作为满洲贵胄,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到底要站在哪一边他还是很清楚的。

    虽说荫昌并不是很认同那五能够通过军事对抗来缓解局势的想法,但他却希望借着这次的事件,能够获得和自己有一定交情的德国政府的支持,以获取在朝廷更大的发言权。在他看来,一旦大清和英国进入军事对抗状态,德国、奥匈、土耳其这些国家是绝对会支持大清国的,到时候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培植自己的力量,别看北洋集团现在和自己的关系不错,荫昌的心里边比谁都清楚,不管关系有多好,那都不是自己的力量。

    咸丰朝以来,凡在大清朝能够封侯拜相,权势不衰的,哪一个不是手握重兵,他荫昌别看现在贵为陆军部尚书,但却并不能保证能够荣宠不衰,载沣现在越来越听信那五,而禁卫军也在那五的手中,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自己这个陆军部尚书的职位怕也要变成对方的了。都说那五没有几年能活了,可瞅着对方的精气神,谁又敢保证对方活不上个十年八年的呢?真的那样的话,自己怕是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清末,八旗制度已经崩坏是不假,可需要注意的是崩坏的并不是全部的旗人,而是那些领着粮饷的八旗兵丁及其家属,真正意义上的大多数八旗子弟,还是过着靠自己双手来生活的日子,充其量就是在税收上能够享受到不多的特权罢了,而这些底层的八旗子弟正是那五扩建禁卫军的主要兵员来源。在几次的禁卫军扩编和征募的过程中,那五不仅征募了三镇的禁卫新军,更是掌握了大量的“旗余”信息,并登记在册,为的就是将来禁卫军的大规模扩编,或是出现严重的军事危机时进行全面的军事动员。

    可那五却没有想到,进行全面军事动员的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形势会变得如此之严峻。登记在册的二十万精壮“旗余”那五已经决定动员其中的十万人了,如果不是担心储存在京师的军资不敷使用的话,那五甚至想过一次性将这二十万人全部动员起来,十万人放在京师附近进行训练,另外十万人则调往娘子关以西,一边训练,一边协助山西驻军守住太行山天险,为朝廷留下后路。

    “老国公啊,我的老国公啊,不是本官在您面前托大,只是这陆军部的储备真的不能随便动用,你看是不是可以先从直隶的武库中调拨部分武器供这些‘旗余使用啊。”

    载沣进到陆军部的时候,荫昌正陪着笑向那五解释为什么自己这个陆军部尚书没有权利打开陆军部的武库,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难处,更何况他也不认为打开了陆军部的武库就能够将这些“旗余”武装起来,因为陆军部里稍微好一点的武器都被他以各种名义补充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战云密布3[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