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老丈人的天价订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九十三章 老丈人的天价订单
宣统二年(1910)九月十三日夜广元县衙
虽说经历了一场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大的变故,可武太行的生活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正常,你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官僚结构还是非常高效的,虽说其中有一些武太行带来的变化在起作用,可更多的还是整个官僚体系的惯性在运作,这让已经习惯了21世纪那“高效”政府的武太行不禁有些彷徨,难道这真的是封建社会吗?
保宁府内受损的建筑设施已经开始全面重建,在充足的资金和劳动力保证下,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罢了;阵亡士兵和遇难平民的抚恤工作已经初步完成,相比于之前官府在这种事情上的做法,府衙现在执行的政策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善政,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计划生育贻害的情况下,失去家人的痛苦要远远比后世小,而且对于这些贫苦的家庭而言,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他们改变生活的一种途径吧(实际上二战中日军士兵很多时候就会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而主动阵亡——见反战义士小林清的相关著作)。
更让武太行感到欢欣鼓舞的是在基本上歼灭了秦岭土匪之后,保宁府再一次迎来了新的投资浪潮,大量的商人开始将他们的目光投向这片吏治清廉、治安稳定、税赋低廉、前景远大的土地,短短数日,保宁府人民银行的储蓄额便上升了一百万,可见很多人都对在保宁府置办产业充满了兴趣。
“可开垦荒地的出售还是缓一缓吧,照这些家伙这么买下去,咱么要拿什么来安置那些流民啊。”看着人民银行送来的上周土地销售报表,武太行在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不禁有些担心起来,随着《保宁府粮食价格平抑办法》的颁行,保宁府的土地收益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有人初步的计算了一下,在保宁府一亩新开荒地的年纯收益甚至超过了华北地区的水田,加上一些非常诱人的优惠政策和武太行特殊的身份,使得保宁府的荒地销售很快变得紧俏起来,据说现在甚至有一些京城的来客购买荒地屯垦,且出手都非常的大方,这就使得本来主要用于安置流民的荒地又流入了那些人的手中,长此以往,保宁府的土地兼并势头一定会更加的猛烈。
“这个,大人有所不知,现在不管是银行这块还是衙门那块都做了应对,可是效果并不明显,首先是限制个人的购买数量,可是很快我们就发现这些购买土地的人往往能够雇佣大量人员帮助他们套购,然后进行私下交易;不得已,咱们又规定只有入籍保宁府的流民能够购买这些土地,而且设定了上限,可谁知道一夜之间,最早入籍保宁府的那些流民便都让自己名下的土地达到了上限,而且用的不是贷款,而是付现;最后没有办法咱们只能是一边限制每天的交易数量,另一边重新勘测可以开垦的土地数量,但就这样,每天放出去的荒地都绝对会在一刻钟之内被抢购一空。”作为武太行的心腹,丁有财现在是越来越适应自己的新身份了,只是原以为是一家钱庄的人民银行现在正在爆炸式的扩张着,这让一直以来都立志做一个金牌管家的他眼界开阔了很多。
“鼠目寸光,指望着种田能有多大的收益,等咱们的《土地管理办法》一出台,阶梯税制严格实施后有他们哭的时候,现阶段还是先控制一下土地的出售吧,毕竟短期之内流民们的安置还是可以摆脱对土地依赖的,另外也要想办法提高流民购买土地的门槛,一旦发现流民购买土地并进行私下买卖即可收回土地,具体的实施细则,银行拿出一个办法给李(道河)大人,争取这个月就颁行下去。”武太行苦笑,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说土地兼并也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可是后世人口过分集中和农业过分机械化,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让武太行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农业发展的问题。
首先,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肯定是要加以控制的,武太行可不想在这个时空中还让子孙后代吃含有大量化学残留的农产品,得上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疾病,所以在将来发展工业化之初,便要从根子上来斩断这一切的源头——调控化肥和农药的生产,严格限制使用范围,鼓励生产有机农作物。
这样一来,想要获得粮食的高产,除了培育良种之外,就只剩下了精耕细作一条路可以走了,而精耕细作就要限制大型农机具的使用,劲儿避免因农机具的大规模使用造成的土地污染和养分流失,进一步缓解土地退化、荒漠化、沙尘污染等系列问题,须知,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在提高单位效率的同时确实是降低了亩产量和透支了土地的使用寿命。
其次,农村人口转移的问题,人口向城市集中确实是工业化的一个必经之路,可和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口基数的庞大,如果中国人口像西方那样涌向城市的话,势必会造就出一大批的大城市和超级城市,这样一来,为了维持城
第一百九十三章 老丈人的天价订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