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建军节的礼物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二十八章建军节的礼物2

    宣统二年(1910)八月一日傍晚广元县后衙

    小心的收好mp—18的图纸,武太行的目光又投向了一边的九二式步兵炮的图纸,看着跃然于图纸上的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火炮分解图,他心中不免又是一阵的激动,不,应该是狂喜,相比于mp—18冲锋枪而言,九二式步兵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战场上的地位那简直可以用神器来形容啊。

    九二式步兵炮的射界非常开阔,根据一些资料记载,其横向射界有90度,高低射角也将近90度。之所以有这样逆天的射角射界是因为九二式步兵炮体积小重量轻,再加上重心低所以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灵活应用射角使得九二式步兵炮几乎可以射击一切类型的目标,平射可以当加农炮用,足以对付土木工事和一般砖石工事,虽然炮弹初速低了点,但是打打无防护车辆和装甲车还是威力足够的,毕竟坦克直到一战结束后也没有能够大规模的应用;大仰角射击时可以当迫击炮用,很多迫击炮的最大射角也才85度,而九二式据说有80度的射击仰角,由于九二式步兵炮是榴弹炮,弹道比迫击炮稳定的多(24条膛线),所以精度也比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要好的多。

    同时,借助高射角,在山地作战时,九二式步兵炮可以方便的配置在反斜面阵地上,这样,既可以为处于棱线或正面阵地上的己方部队提供及时的支援火力,又很好的隐蔽了自己,在另一个时空的太平洋夺岛作战中,这种使用方式就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虽说在武太行的那个时代,军迷们对日本人的这种火炮诟病不已,但是武器优劣还要看使用环境。在亚洲,特别是东北亚地区,道路交通水平和军队的运输能力都非常落后,在这种大前提下,这种重量和体积都被降低到了极限的火炮就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其他诸如威力、精度、射程等方面的因素便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就好像现在的巡访团装备的09式山炮吧,这种前装火炮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军队装备的同级别火炮中最轻的一款,可就是这样一门火炮,加上炮架之后的重量也超过了15吨,在保宁府内还好说,毕竟武太行从上任伊始便开始修桥铺路,可若是出了保宁府,就会出现行进困难的问题,而且这种火炮的班组过于庞大,每个炮兵班居然需要13个人和两匹骡子,这还不包括专属的后勤单位,这就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可若是换成了九二式步兵炮的话,炮兵单位的编制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缩减,极大的提高部队的作战效力。

    从技术上而言,九二式步兵炮相对于二战时期确实是已经落伍了,可是对于现在来说,却是一种极其先进的火炮,应用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技术,首先,要提到的便是九二式步兵炮的复进驻退机构,火炮发射时产生很大的后座力,对火炮稳定性产生极大影响,驻退复进机构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九二式步兵炮采用的是液体弹簧式驻退复进机,整体装在摇架内——炮弹激发后,炮身后坐,活塞杆一端固定在摇架头部,因此活塞杆不发生移动,而炮尾带动驻退管向后运动。管内的驻退液通过活塞与驻退管问的缝隙流入活塞左侧,随着后座行程增加,活塞与驻退管间的缝隙也由大变小,通过的驻退液流量也逐渐变小,这样产生了驻退作用。当没有缝隙时,驻退液便不能流过,此时炮身停止后坐。在后坐开始时驻退管压缩套在驻退管外的复进弹簧,因此后坐终了时受压缩的弹簧伸张,推动驻退管复位,相应带动了炮身回复到初始位置,完成炮身复进。

    其次,说说九二式步兵炮的火炮高矮调整机构,由于炮轮半径只有350毫米,火炮身管距地面太近势必影响火炮的仰角射击角度。九二炮的设计者在轮轴上增加了一个曲臂,通过改变曲臂的高、中、低三个角度位置,达到调节火炮的炮身轴线高度的目的。曲臂在高位置时炮身轴线高约为730毫米,炮身与地面距离较大,在大仰角射击时不用担心炮身后坐撞到地面,曲臂在最低位置时炮身轴线高约为410毫米,比重机枪的火线还要低,在距敌近距离射击时能很好地隐蔽自己。这种简单、巧妙而且独特的结构使得炮手能方便地针对不同的战场形势选择不同的射击方式,提高了火炮的效能。

    最后,便是这种火炮的大架,九二式步兵炮采用的是开脚式大架的,这种大架设计一直被沿用至二十一世纪,比起二十世纪初各国火炮普遍采用的单脚式大架,火炮的方向射界、高低射界大幅增加,提高了火力机动能力。

    只要掌握了九二式步兵炮的这三点技术的要领,再配合上广元产的钨合金炮钢,武太行坚信自

第一百二十八章建军节的礼物2[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