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巴州匪事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九十一章巴州匪事上
宣统二年(1910)六月二十五日夜保宁府巴州
由于保宁府衙内巴州一带的匪患较重,所以从剿匪作战的最初几天,武太行便将自己的指挥部前置到了巴州地区,与之一同到来的还有近千的巡防团官兵,可是部队抵达巴州之后并没有任何动作,更没有立即对盘踞在巴州北部丛山之中的土匪武装展开大规模的围剿。
其实剿匪并不完全都是用武力的,毕竟这些土匪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曾经的良善百姓,若不是生活所迫的话,谁也不会愿意去做土匪不是,毕竟这川北的土匪和湘西的土匪还是有些区别的,所以你别看武太行这边口号喊得震天响,可是时至今日,巡防团的部队除了在巴州附近进行例行的军事训练外,还真的就没有对着土匪们打过一枪或者是开过一炮。
至于说剿匪的方式,自然是以“抚”为主,以“剿”为辅,这些土匪虽然嚣张,可并不是沈一刀那种罪恶滔天的禽兽,若是一上来就采取雷霆手段的话,反倒是会坚定这些土匪对抗的决心,而且很可能会窜入更深的山区,以目前巡防团的兵力而言,还真的就不具备进山进行大规模拉网式搜剿的条件,要知道这时候可不是二十一世纪,川北地区连平地上都是原始森林,就更不要说是山里边了,茫茫林海中遍布了各种危险,一支部队进去,很可能没有碰到土匪就会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巡防团都是武太行的宝贝疙瘩,可不舍得这样浪费掉。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土匪上山基本上都是独身一人上去的,家里的亲属大都还在山下,你若是将土匪们一股脑的剿灭了的话,势必会激起他们家人的很大怨念,对于想要完全掌控保宁府的武太行而言是断断不会做这种亏本儿的买卖的,人心,人心很多时候比土地都要重要。
当然,武太行的“抚”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口号,几句布告那么简单,那都没有用,当土匪无非就是为了混一条活路,也就是说不当土匪他们根本无法生活,你就现在这么简简单单的把这些家伙弄到山下来,将来他们活不下去了的话还是要重新回去当土匪的,根本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因此,从打算“抚”的一开始,巡防团便给这些土匪开出了近乎天上掉馅饼的优越条件。
首先,凡下山之土匪,均可在官府划定的开荒区域拥有五亩水田和五亩旱田土地的使用权(一直到这名土匪故去为止),这些土地在被分下去的前五年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赋,而且粮食可以由官府优先以保护价收购。其次,有血债的土匪,只要是不罪大恶极均可免于死刑,但会被判处十年以下五年以上的劳役,期间有正常的劳动补偿,允许亲友定期探望,而且同样可以获得土地并由其直系亲属耕种,一切优惠不变。最后,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土匪,也作出了决不株连亲族的承诺,可不要小看了这个承诺,在动则夷族的这个时代里,不搞株连已经是非常大的恩惠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些手段,按照解放初我军剿匪的一些做法,武太行透过巴州当地的保甲找到了这些土匪的家属,然后展开攻心作战,让这些亲属写信进山,劝自己的亲人下山投降,在有条件的时候还会组织家属到山脚下直接对着山上进行呼喊,以瓦解这些土匪的心防。
另外,那些进山的路卡也全部由巡防团进行接管,严格控制粮食、食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进山,这就让本身不具备生产能力,而且储备不甚充足的土匪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对于那些土匪头子们还好说,对于小喽啰们,没有吃的,没有用的,这士气很快的就会瓦解了,毕竟不管是做什么,无非就是混口饭吃,既然在山上和山下都没有饭吃,那还有什么意义继续留在山上呢?
虽然从这些措施实施到现在不过区区数天的时间,可是效果却已经逐渐的显现出来了,陆陆续续的有土匪从山上跑下来接受官府的“招抚”,人数从十几人到数百人不等,相对于巴州庞大的土匪基数而言算不得什么,可却是一个好的开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这一数字也会不断的增加,等到了最后,真正用的着巡防军武力围剿的土匪估计也就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就了不得了。
部队需要战火的锤炼是不假,可并不表示巡防团就真的要拿自己的老百姓开刀,就好像最近几天的训练吧,也很贴近于实战,对部队也是一种变相的提升,毕竟军队并不是每一天都处于战争之中,事实上一直军队存在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一种相对和平的范围之中的,怎样在这种条件下保持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才是真的挑战,武太行可不希望自己的部队如同后世东方某大国的军队一样,三十年不打仗便失去了傲视一切的胆气。
&n
第九十一章巴州匪事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