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土豆大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先生做事情是越来越龌龊了,真不知道袁世凯那个老家伙要是知道你的这番主意之后会不会摔几个茶杯出气,行了,这件事情就到这儿吧,后续的事情你跟进一下,最近湖南大旱,夏粮几乎全部绝收,本官思量着可以着人前往湖南,招募一些流民前往广元,以弥补咱们劳动力不足的挑战,先生以为如何?”武太行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这几年虽然四川都是风调雨顺,可是从全国的范围来看,气象条件只能算是一般,就好像这湖南的大旱吧,一省之地几乎全部绝收,百姓民不聊生,饿殍千里,流民数百上千万,惨状难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湖南省就好像是一堆干柴一样,只要会党稍加引诱便会引起大乱。

    虽然武太行不太关心会党是不是会在湖南之地起事,可是他却不能置灾民于不顾,目前他的能力有限,可却也想着能够救一个算一个,尽可能的多解救一些人,今年四川大熟,特别是广元,秋粮现在看来还应该是一个大丰收,多养活个几十万人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广元南江两县的大规模建设也确实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他便想到了要在灾区征召一大批工人。

    “大人所虑甚是,此事属下也考虑过,莫不如就由咱们出船票和路上的伙食,征召几十万的青壮男女前来帮着咱们修桥铺路,开荒地、兴水利,这保宁府虽然人口不少,可多少还是有些不敷使用啊。”周平点了点头,对于武太行的宅心仁厚,他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已经多少有些习以为常了,以往在这种时候他肯定是会帮着自己主人想办法将灾民的土地财产都吞掉。可是现在,他却在想着怎么才能救这些人的性命,不知不觉间他也已经受到了武太行的影响。

    “粮食怎么样,一下子增加个几十万人,还够吃吗?”武太行紧接着问了一句,虽然保宁府今年大熟,官仓里边也囤积了不少的粮食,可他对于这个却没有太明确的概念。

    “咱们现在存下的粮食足够养活五十万人一年的了,而且对于这些劳工根本就不用好粮食,那些旱地产的土豆、红薯足矣,不说别的,单就是那些德国人喜欢吃的土豆泥,就够这些人吃的了,现如今这一个大子能买好几斤土豆呢!”周平也是在德国人来了广元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土豆泥的,也是从那个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武太行会让那些新开的生地多种一些土豆了,这些东西真好啊,不挑地、好伺候、耐病害、产量高、而且还能填饱肚子,自从巡防营每天的晚饭把米饭改成了土豆泥之后,可真的是没少节省开支呢!

    “土豆,真的是好东西啊,现在咱们窝在川北一隅,还看不出来,可若是有一日,咱们得了西北的广袤土地,周先生就能看出来了,只有这种东西才是养活百姓最好的粮食啊,所以说,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要养成部队吃土豆的习惯,只有这样,将来,我们的脚步才能够走的更远!”粮食问题,其实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很尖锐了,吃不饱一直都是影响国人体质的根本原因,在没有杂交水稻,没有转基因作物的情况下,武太行想要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现如今少有的几种高产作物了,而在所有的高产作物中,土豆无疑是在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适宜种植的好东西,推广这种农作物的食用甚至要比推广普通话和义务教育都更要影响深远。

    “大人高瞻远瞩,属下不及,只是这土豆储存不易,且我广元地处川北,气候湿热,不利于长时间的存放,所以想要像北方那样全年都食用土豆的话,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平多少有些犹豫的提醒了武太行一句。

    “这一点周先生不必担心,‘川北重工正在试制土豆加工设备,不久的将来,咱们就可以大规模的收购老百姓种植的土豆,然后制成土豆烧(酒)、粉条、淀粉、土豆泥粉之类易于存储的食物,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士兵们的餐桌,也降低了部队粮食采购的成本。”武太行继续构思着自己的“土豆大计”。

    “大清四万万子民,每年衣食不济者何止万万,若是真的能如大人所说,以这亩产数千斤的土豆代替亩产只有几百斤的水稻,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周平赞叹,自家大人就是不凡,现在还在川北一隅,可是眼光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投向了如何解决天下百姓的温饱上了,如此大的胸怀,绝非常人所能拥有啊!

    ——

第七十八章土豆大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