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保宁府的“工业革命”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十三章保宁府的“工业革命”下
“诸位,刘掌柜说的没错,这艘火轮船确实是九百石的,用的船身是咱们自己造的,可这机器却是花旗国的,一艘船除去机器和煤之外,能够拉五百石(30吨)的粮食,而且在满载的情况下仍旧可以沿着嘉陵江溯流而上,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入得了诸位掌柜的法眼呢?”武太行说的天下无敌,可这种小蒸汽船还是有不少的局限性的,就好比这速度吧,在逆流航行的时候也就堪堪的比帆船快那么一丁点儿,顺流航行的时候也快不了太多,归根结底还是这船用锅炉的马力实在是太小了一些。
“大人,不知道这种小火轮价格几何?如果合适的话,我们‘四方粮行愿意订购十艘!”这一回不等别人开口,林道明第一个开口了,开玩笑,自己靠上了大人这条大船才得以购买到第一座碾米厂,这个时候哪里还能让别人先开口呢,再说了,但就这种船的适航能力而言,多买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就算是自己不用来运粮也是可以拿来跑运输不是?有了这小火轮,这嘉陵江可就成了一条金河银河了。
“白银三千两,同样可以由人民银行提供五成的五年期低息贷款,林老板觉得如何啊?当然,你要买多少还是要和丁有财丁经理商量。”这个时代一艘九百石的全新帆船价格也就在一千两白银左右的样子,三千两一艘的价格确实是不便宜,可在机器设备出奇昂贵的清朝末年,一艘这样的船卖三千两白银也还真的就是公价。
“大人,小民观刚才碾米厂的周边还有另外几处院落里边也是机器轰鸣,不知道那些又是什么呢?”就在这个时候,那个陈掌柜又来了一句,这位一直到现在都还为没有能够买到碾米厂而耿耿于怀,不过也还没有死心,这不是,他把主意又打到了另外的几处院落上了。
“还是陈掌柜的心思细密,其实你不提,本官也是要带着大家去看一看的,全部都是花旗国的新设备建起来的小工厂,相信一定会有你感兴趣的,毕竟咱们这儿这么多的人,总不能都开碾米厂不是?”武太行笑了笑,还是把大家伙的情绪都调动起来好啊。
首先,武太行带着大家参观了一间纺纱厂,相比于碾米机,纺纱设备的技术含量显然更低一些,除了动力输出部分之外,其他的大都是由刘富贵的木器行一手包办的,毕竟这在中国纺纱的历史可是不短。看着车间里由蒸汽机带动的八台纱机上一共六百四十个纱锭在不断的动作着,纺出了一锭锭粗细均匀的纱线,众人便好似又发现了一座新大陆一般的兴奋。
这个时代在中国也有不少的机器纺织厂,可那些工厂无一不是投资巨大,根本就不是他们这些二三流的商人能够插手的,而眼前的这座小厂却不一样,就算是他们一个人插不上手,可也不表示大家联合起来不能插手的,衣食住行,衣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效率如此之高的一座纱厂,如果昼夜生产的话,足以满足整个保宁府的纱线需要了,有了这个,这保宁府的地面上哪里还有洋纱的市场啊。
这一回大家伙也不争了,只是规规矩矩的询问了一番价钱,他们也知道,就算是争破了头也是没有用的,这肯定是要留给广元本地的商人的,果不其然,同知大人当场便表示愿意将这座沙场出售给“天盛元”的马金宝,同时这些在这儿调试设备的织工也会由马金宝继续雇佣。
紧接着,武太行把一行人又领到了旁边的旁边的一座小院落里,在这座院子里的是一座织布厂,本来武太行是想按照老鲁道夫的想法生产纱布一体机的,可奈何的是川北重工那边实在是忙不过来,而刘富贵那边也造不好这东西,所以才不得已的将二者给分开了,虽说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能耗,可却也是附和中国国情的,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农村,老百姓还是习惯于自己买了棉纱回来织布的。
与纱机相比,机器织布机给这些人的触动就更大了,八台织布机不停的运作(一台织机一天能够织的布应该在120米到180米之间,这个时代还没有高速织布机,太快了的话,没有夹杂化纤的纯棉棉纱很容易断掉),一昼夜能够织出四五件(每件8001000尺)的棉布,就按照最便宜的五十两白银一件,那还是好几百两呢,这里边得有多少利润,就算是再少,也得有几十两的纯利吧,一天几十两,那一年是多少,干好了的话,一年之中搞出个两万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两万两的银子啊,这几百人人能有这么多身家的才几个人啊,眼前的这样一座工厂就
第七十三章保宁府的“工业革命”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