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多收了三五斗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十二章多收了三五斗下

    这段时间尽顾着练兵办厂了,在农业这方面还真的就没有怎么上心,武太行也不觉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以农为本的大清朝,自己居然都没有怎么重视过农业发展,还真是“不务正业”啊。一时兴起,便招呼了几个衙役马弁,骑马向城外奔去,听说这几天李道河就在县城附近,正好去瞅瞅。

    以前他一门心思的都扑在了练兵和造枪炮这两件事情上了,还真没有留意过身边的农事,唯一的一次还是在从101厂去南江县的时候关心过罂粟问题。说到底和这农业根本就搭不上边儿。这回儿,一旦用起心来,别说,武太行还真是有种充实的感觉。现如今所说夏收已经完成了大半,可在县城四周的田地里却仍旧堆满了等待往回拉的各种庄稼。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土豆是应有尽有,这种景象即便是在后世,他也仅仅是在《新闻联播》中见过一二。

    此种景象若是在去年的话可是绝难见到的,因为那时他才刚来广元县不久,这广元周边,特别是县城附近的土地大多因为主人逃难去了而荒芜着,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机可言,哪里比的了现如今的生机盎然,武太行对于全县荒芜无主土地的处置让绝大多数闲置土地都在今年得以耕种,早在年初,李道河便断言今年一定会是一个少有的丰收年,甚至可能超过洪杨之乱之前的产量。

    心情大好的武太行忍不住轻轻的夹了夹马腹,纵马在官道上跑了起来,尽情享受着这幅丰收的美景,呼吸着那夹带着泥土和稻叶芬芳的空气,心情别提多好了。可是很快的他便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那就是那些在稻田边休息的百姓似乎并不是所有人都高兴,很多人甚至是哭丧着一把脸,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在这种丰收的时节怎么会有人不高兴呢,可是越往前走去,这种情况便越明显。

    意识到不对的武太行忍不住在一处田间下了马,将马交给了随行的马弁,并指示他们不要跟自己跟得太紧。几个马弁便四下散开,占领精要的位置和制高点并进行警戒,两把德国原厂的毛瑟手枪也都拨开了机头,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这些马弁都是武太行没事儿的时候一手调教出来的,虽说比不上传说中的中南海保镖,可却也算的上是这个时代的顶级保镖了。

    武太行径自走到一个此刻正坐在田埂上吧唧吧唧的抽着水烟袋的老农身边,可能是在想什么事情吧,老农竟没有发觉有人走近,“老丈,今年的收成不错吧?”见老农还在那里抽烟,武太行便开口主动问了一句。

    “好啊,今年风调雨顺的,官家还重修了本县的水利,收成自然是不错的,较往年这一亩稻子能多收个三五斗呢!”老农多少有些自豪的说道,能多打粮食自然是自己没日没夜的干出来的,绝对值得自豪。

    “那为什么我观老丈似乎并不是很高兴的样子呢?”武太行不解道。

    “小哥儿瞅着眼生的紧,是外地来的吧?”老农瞅了瞅一身便装的武太行,虽然年纪并不大(营养和生活环境的原因这个时代的人一般都偏老),可看起来也是个读书人的模样,便和他攀谈了起来,毕竟这时代的读书人还是很受人尊重的,至于说为啥不认识县太爷,那就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代可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甚至连报纸都少得可怜,他们从哪里认得武太行的模样。

    “小弟一路行来见这广元地界的收成算得上是最好的了,到处都是一副大熟的景象,可不知为何,如老丈这般愁眉苦脸者却是大有人在,内中缘由,还望赐教!”武太行一身便服,还别说,还真有点读书娃娃的样子。

    “一看小哥儿就知道你是个外行,这庄稼大熟是不假,可大熟却未必会赚钱的道理却不是谁都明白的,就好像今年吧,庄稼每亩地要比去年多大了个三五斗的样子,可这粮价却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虽然是大熟之年,赚到的钱却要比去年少得多了,那些种官家田地的自然是不用担心什么,衙门收租只要粮食便可,可像俺们这样租种东家地的可就苦了,要知道这东家可是只收现银的。”老农说完又吧唧了一口烟,他脸上的愁容并没有因为和武太行的交谈而减少多少。

    “莫不是奸商刻意压低粮价从中牟取暴利?”武太行的眼神中不易察觉的浮现出了一抹怒意,在这个时代,农产品的价格相对的还是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中国农民的生活也要比日本农民好的多,他一直都以为只要风调雨顺,轻徭薄赋,老百姓就应该是能够过的上还日子,可是没曾想到的是,明明是大丰收之年,老百姓的日子却要变得更加的难熬了。

    “倒也不是,只是这广元地处川北,交通闭塞,每年能够运出去的粮食数量有限,剩下粮商也只能压在手里,留待粮价高企时再出手,可这其中却是有不小的损耗,只能加在粮价里边,再说了,今年整个保宁府乃至四川都是大熟,哪里的粮价都不高啊。”老农又断断续续的说了一堆,瞅着这样子,他可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老丈不必担心,此事想那官府是断断不会不理的,不如您这粮食就不要着急卖了,三五日内,定会有一个说法的。”武太行忽然想起以前学的一篇课文《多收了三五斗》,其中的佃农和眼前的这老农有多么的相似啊,想到这里,他的心里突然间萌生出一个想法。

    “官府?官府哪里管得到这事情,李大人能帮着老百姓收收庄稼也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清官了,小老儿可是不敢有那指望。”老农无奈的摇了摇头,显然是将武太行的话当做了“童子戏言”。

    ——

    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武太行也没有继续留在那里和老农争辩什么,当然,他也没有心情去继续欣赏这丰收的美景了。带着马弁和衙役径直便找到了李道河那里。找到人之后,不由分说的便将正在满头大汗的帮着农民插秧的李道河拖回了县衙,弄得李道河李县令这一路上这个不满意啊,就差没有指着鼻子骂武太行了。

    可是李道河的愤怒却并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因为一回县衙武太行便向他道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设立“保护价”,敞开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以提高本县的粮价。

    “大人不是开玩笑吧?”待弄明白武太行的意思,李道河的眼珠子都快突出来了,这位同知大人貌似来了广元至今关心农事的次数还不超过十回吧?为什么每每都能够直接打到点子上呢?今年四川全省大熟,粮价很低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可他却只想到了要尽可能的降低本年的税赋,从没有想到要用官家的力量来影响这个粮食的价格,至于什么“保护价”收购更是闻所未闻。(清政府也会动用储备来平抑粮价,可是却仅

第七十二章多收了三五斗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