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树旗招兵[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二章树旗招兵
六月广元正是酷热难耐的时候,按说这会儿不管是谁都不太愿意没事跑出来折腾,可是今年的六月却似乎有点不一样,这广元县的气氛居然和这天气一样的热,几乎所有的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喜悦、希冀、甚至是急迫的表情,原因则是月初的时候衙门里突然贴出了一张布告——招兵。
要说这当兵在古代看来可不是什么好的职业,正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当兵和当土匪没有什么区别,让人看不起,随时都要面临危险不说,还没有什么钱拿,每月的那点军饷,除去孝敬上官的,扣除了伙食服装的钱,剩不下多少,绝大多数时候不要说养家糊口了,就是自己想要过得滋润一点都困难。
这几年全国都在办新军,四川也不例外,都说军饷甚高,据称能拿到四两二分的雪花银,可是实际上却只有四两二分的黑银子,发到下边当兵的手里连一半都不到,除去自己用的,每月能往家里交一千个大子儿已经是烧高香了,这还是新军,要是换做了巡防营就更加不堪了,都说那五那大人爱兵如子,可是每月的军饷也是二两黑银子,吃的也是窝窝头咸菜,军装也是三年一发,还要自己掏一半的钱,可就这样也把其他县的巡防营羡慕的眼睛都绿了。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县太爷突然决定扩充巡防营,在原来的巡防营右哨之外另立一个巡防营左哨,一次性的征召两百人不说,还承诺包吃包住之外,每人每月发二两雪花银的军饷,此外一切军装器具全部由官家配发,而且最后还有一条,那就是一旦被选中立即发两千个大子的“安家费”。
听识字的老先生念完告示上的内容,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县太爷肯定是疯了,想想也是,所有的官员都在变着方儿的吃空饷喝兵血,他这可倒好,居然要扩编巡防营不说,还给出了如此高的军饷,难不成这位县太爷真的想要彻底的解决广元的匪患?不能啊,这土匪闹了几十年了,怎么现在想到清剿了?
不管心里怎么嘀咕,可是对这告示上的内容动心的却不在少数,一个月二两,一年就是二十四两,若是自己省一点的话,能够攒下二十两,干几年,置办几亩水田,娶个媳妇,这辈子还有啥可愁的,再者说了,就算是有水分在里边,一年十两银子也能拿到吧,怎么都比在土里刨食的强啊。
可是一看告示上的条件,很多人就有些蔫了,一,仅限广元本地在籍之人。二,非家中独子。三,必须由里长或村老出具具保文书。四,不得吸食大烟。五,不得有其他暗疾。六,身体强壮。七,身高四尺七寸以上(清代一尺约35cm)。八,年龄在十六到二十二岁之间。九,不得有功名在身,但识字者优先。乖乖,足足九条,这是招兵还是选女婿啊,这么严格,一些人便开始抱怨了起来,毕竟古往今来还没有听说过有这样招兵的啊。
可是有些人却在心中更加的相信了官府所提出的待遇了,不然的话也不必要求的这么严格了,那些符合条件的纷纷跃跃欲试,而自己不行可家里却又有符合条件的人则一溜烟儿的跑回家去,通知这个消息去了,在广元这么一个穷地方,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苦的,眼前这个差事绝对是那种求之而不得的好事,在很多穷地方,不要说是还有军饷了,就算是管一顿饱饭也有人愿意跟你去,眼前这样的机会可没有人会犹豫什么。
至于武太行提出的那几条看似严苛的征兵条件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要知道他这一次要征召的可不仅仅是士兵那么简单,这些人将来最终都是要成为种子的,成为他更大规模军队的种子,所以必须要精益求精,一点也不能马虎。
——
一,仅限广元本地在籍之人,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军队,那句话怎么说的,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这样的士兵在做决定的时候必定会多了很多的顾忌,不敢肆意妄为,另外就是本县本土的士兵也不易养成旧军队里欺压百姓的那种恶习,毕竟大家都彼此熟识,不好做的太过分。
二,非家中独子,则是要士兵在作战的过程中少些犹豫,在这个时代孝道被上升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高度,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很多人也都会因此发生动摇。另外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降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减少鳏寡孤独的数量,别人不知道,他可是很清楚即将到来的军阀乱世和几十年的战争是怎样的一副模样。
三,必须由里长或村老的具保文书。这主要是对新兵人品的一种简单的考量方式,若是人品不好,劣迹斑斑的主儿,相信也不会有人愿意为其具保,这具保可不仅仅是一纸文书那么简单,要是真的出了问题的话,保人可是要承担责任的,就和连坐是一个样子的。
四,不得吸食大烟,这一点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时候就非常的注重,丝毫的不马虎,虽然武太行也承认在历次战争中抽大烟的士兵战斗力未必不行,甚至在抗战中那些一边抽着大烟一边挥洒着鲜血的士兵是可歌可泣的,但是他却清楚毒品是一个温床,是一个滋生军队内部腐败的温床,所以必须从源头将其阻断。
五,不得有其他暗疾,这可绝对不是空话,因为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局限,广元地区居民身体素质普遍不高,流行病、遗传病、地域病盛行,虽然这些病中的绝大多数并不传染,也并不会对士兵的战斗力有太大的影响,可这却是武太行所无法容忍的,现在是条件不允许,不然的话他甚至想要给士兵进行深度体检并注射疫苗。
六,身体强壮,这就不必要多说了,当兵的没有一个好身边怎么行,这个时代可没有那么高的机械化,中国军队中甚至连骡马的配置都不是很多,行军全靠脚板,再加上几十公斤的装备,即便是不打仗的时候没有强健的体魄也是坚持不下来的。
七,身高四尺七寸以上,这点确实有些武太行的个人意愿在里边,清代一尺约35cm,四尺七寸才差不多就是一米六五的样子,在这时代的四川这也已经算是高个了,可他却觉得这是必要的,不知道怎么的,总有一种将来和日本人交手的时候要让自己的部队比对手高一截的欲望,只是这里是四川,想要达成这一愿望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八,年龄在十六到二十二岁之间,这个年龄显然是当兵的最佳年纪,他要培养的是军队的种子和军官,而不是在搜罗炮灰,自然要做到精益求精了,再者,如果还是按照另一个时空中那样,中国起码还要经历三十几四十年的战乱才能够真正的稳定下来,年纪轻一点自己也会省心许多。
九,不得有功名在身,但识字者优先,这一点要说可是武太行最看重的,因为根据后世的研究,清末草率的取消了科举制度是非常的不明智的。首先,这样做断绝了天下读书人的进身之阶,使得他们心存怨恨。其次,使得官员队伍的正常补充出现了问题,大量的捐官、荫官、赏官不断出现,使得本就混乱的官场更加的混乱。再次,就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动摇了,要知道读书人可并不仅仅代表着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的背后更是大地主、大财阀、大买办的影子。最后,大量没有出路,心存怨恨的知识分子混入了迅速膨胀的新军之中并受到了日本人所支持的孙文党徒蛊惑,最终对清王朝的灭亡起到了加速的作用。虽然咱们不想着要挽救清王朝的灭亡,可总不能让自己手里的这点家底儿就这么便宜了那些投机者吧?至于读书人,可以慢慢来,慢慢考察,甄别使用嘛,不过现在就用他们似乎是太早了。
——
<
第十二章树旗招兵[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